【週三聚會由知識分享轉為知識交流】

發表人:許川海 文章觀看數:672 發表時間:2014/10/20 文章分類:退休心得
吸收新知一向是智者的樂趣,聽到高明的演說,接收有用或有趣的資訊,沒有不讓人心曠神怡。長期以來,5070週三聚會帶給會友愉快的情緒,可惜的是,會後離開會場,這種情緒容易淡化消失,彷彿看場電影,過後煙消雲散。

資訊是知識的源頭,知識因資訊的接收、分析與了解而建立,但又因觀點、立場、地位與經歷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見識。5070的會友都是各有見識的精英,長久以來,單向聆聽演講已不能滿足各自的意願,然而限於時間或對講者的尊重,只做發問不發表自我見識,不但淡薄了參與的樂趣,更達不到知識交流的意境。

多數演講都在傳播資訊,聽者就疑惑或關注發問,形成交流,這是講者與聽者的交流,旁聽者只是多接收資訊,並無聽眾之間的交流。有些聽者思想敏捷,在講者還沒完整發佈資訊前,就一個問題接著一個提問,使得資訊跳躍地發佈而不連貫,干擾完整資訊的接收。

想要做到真正的交流,過去有些習慣必須屏除,新的規則必須建立。譬如不能打斷講者的發言,以免錯過完整的見識;不做過長或跳躍式的發言,以免誤導講者跑題;對於言不及義,主持人須主動引導,勿使講者失去焦點;即使因為觀點不同,可使各述己見,不讓聽者攪局,也避免進入對立的辯論或抬槓。

十月八日台安醫院的講師來談飲食保健就明顯失焦,本是分享知識,卻變成在傳教或推銷,發問者更引導做商品介紹,我忍住衝動沒發言,但早已坐立難安。想要針對主題做交流,在每月選擇一天,把聚會由知識分享轉為知識交流,就須拋棄傳統,不以演講人改以議題為主,邀請主講人導引會友討論,做到真正交流。

剛知道會長將自下個月開始,「放空兩至三次聚會,由會友認領」!這個決策讓人有些顧慮,因為「光開放時段,沒選定主題」,易因無人認領而放空,或又重回邀人演講為主。會長既列舉題庫範疇,何不由經營團隊先訂下研討主題,再由會友票選與認領,這樣要求似乎給會長添加苦難,但也無可奈何。

藉此先拋出一個例題:「探討歷朝歷代的興亡」(分週由學者先用三、四十分鐘就歷史上某朝代做說明,再由會友比較與討論,該朝代經營與管理模式的得失)。再舉個例:「台灣需要怎樣的政府?」(先追蹤蔣中正、蔣經國等的施政,再追蹤後續者的施政,從中得到結論)。會友有什麼亮點?
我要回應文章 發表新文章
本篇文章共有 0 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