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政績看政策

發表人:許川海 文章觀看數:668 發表時間:2010/06/20 文章分類:工作創業
台灣講究民主與自由,因此人民可以公開批評政府與官員,不管見解或意見是否正確,有人願意聽或報紙電視台願意播報,言論就散播出去,除了會被他人反批評,言者不必負任何法律責任,能言善道的政客,就此左右許多人的見識。

然而再怎麼民主與自由,總要國家富強、社會安定,否則政府管不了強權,暴民山頭群起,罪犯橫行,人民只有生活在驚慌恐懼中。政策是治理國家的方法,想要批評政策,總要了解是否有效或違背目的,從績效去追蹤,環觀時下的許多批評,已偏離方向更形成言論暴力。

濫用言論自由
我們知道「過猶不及」,講究民主與自由固然是好事,但是過度地講究民主與自由,會放縱刁民或政客,限制政府的能力,進而阻擾施政的品質與效率。在言論的騷擾和阻礙下,政府經常忙著為政策辯解,時間久了就迷失了方向忘了基本目的,形成無能的政府。

我一向避談政治,一來因平時的注意不多,二來怕了解不深,容易涉入與別人的政治口角。然而就策略觀點而言,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批評的言論,都有其目的或立場,涉及言者私人的企圖或利益,所言自然未必公正。問題是,不當或偏激的言論,是否該在報紙或電台公開發表?過多低俗錯誤的資訊,是否會引導民眾走向歧途?更重要的是,言論自由是否該有個尺度或限度?

每次過年,大家都會祈求國泰民安,但是要做到什麼境界才算是國泰民安?這似乎沒個定論,也沒有共識,於是政客或媒體的議論者,挾著言論自由的威勢,不斷地批評政策,把一些已發生或正發生事件的過錯推給當前政府,指責政府的無能,要求官員下台,卻殘害執行中的政策,無助於當前社會。

其實當前發生的事件,可以是過去決策或執行的錯誤,但少因當前的政策。當前的政策是否正確或恰當,得問目標是否正確、方法是否有效、計畫是否周詳以及是否確實執行。要使得國泰民安,得先定義何謂國泰民安,先搞清楚目標並確定所期望的境界和狀況,再研究該怎麼做和由誰去執行。

認識國泰民安
相信大家都同意,所謂「民安」,就是讓老百姓安心樂業,沒戰爭、無竊盜、零失業、低稅負以及高政績,這是終極目的。要達到這個境界,必須反暴力、反詐欺、反貪污、反官僚、反失業和反加稅,由此,我們可以監視中央與地方政府在這方面的工作,看看是否偏離方向,讓媒體或政治人物追蹤評論,使百姓心安。

至於「國泰」,我們的共識應該是國富民富、兵強勢強,這應該顯示於國家的稅收、百姓的收入、社會的建設、軍隊的裝備、國家與人民的競爭力以及百姓身心的健康。過去十多年的政權,把台灣導向一個心存貪婪的社會,移民、逃稅、脫產、貪污、失業、倒閉等現象遍佈。我們該探討,就老百姓的角度來看,想要國泰民安,當今政府該怎麼做才會達到目的?

我們知道,要增加國家和人民的收入,就須使納稅的法人和私人增加,以及使外人喜歡來台投資、採購和消費。要使得納稅的私人和法人增加,就須使得就業和創業的人數增加,也就是使企業增多或增大,而要使納稅的企業增加,就須塑造一個利於投資的環境,吸引投資與創業者來創辦新公司或擴充事業規模。

要塑造吸引外人來台投資和花錢的環境,就須疏導交通、整理環境、降低稅負、提升效率、獎勵投資、提供適用的人力和土地。倘若我們以此標準來檢視台灣政府所做所為,包括推動兩岸三通、降低各種稅負、架構經貿協定等,與前述項目比較當然仍有不足,但你可發現是否偏離軌道?那麼有什麼理由抨擊當前政府?為什麼還要不斷地批評或抗拒政府所推動的兩岸經貿架構?

落實國泰民安
倘若某位董事長,對總經理的計畫或決策,未經執行未見結果就不斷地批評或干擾,或者要求每項工作都得做細部報告始得執行,試問有那個總經理能夠做得好所做的工作?一位樣樣都得向董事長請示的總經理,還稱得是主管嗎?一個處處干預行政的董事長,等於坐錯位置,還能夠讓公司欣欣向榮、步向坦途嗎?

人民是民主國家的主人,這個地位如同企業的董事長或投資者,倘若因過度濫用民主與自由的權力,勢必影響如總經理的執政者的施政品質和能力。由此我們相信,要做到國泰民安,執政者該受監督但不是干擾,監督者可以要求政府說明政策,但不是空乏建設性的意見,一味地批評。

再談國泰民安,或許有人懷疑,當國家做到國泰民安後,政府是否就要無為而治?政府官員是否就得裁員失業?相信有為者會知道,政府的責任是在領導國家往前發展,經營整個社會與環境,建設國防和交通,以及管理社會的次序與紀律。

國家為了永續經營,必須不斷地檢視國際與情勢,看清大勢之所趨,佈署所需的環境,包括律法和制度,引導百姓或企業向有利的未來發展。人們應該知道,政府的責任不是經營企業,挪用國家的稅收去救濟企業或救濟失業,以及滿足政客的私欲,再花費巨資購買軍備或國際友誼,捨本逐末,則政策必受批評,國家永難做到國泰民安。
我要回應文章 發表新文章
本篇文章共有 1 篇回應
  • William Liu 於2010/06/25回應
    我們就是缺少一個有效追蹤政治人物說話前後是否一致與是否有去作的單位。前一陣子有位顧律師與幾位銀領協會的會員有過這樣的組織,看起來後續的追終還是少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