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創新與設計

發表人:許川海 文章觀看數:590 發表時間:2011/03/30 文章分類:工作創業
台灣某高科技公司的老闆,對企管顧問說:「你說的管理固然重要,但對我們而言,開發成功一種殺手級產品更為重要,只要開發成功,可以暢銷全世界,就能財源廣進!」從這番話你會發現,對創新與事業經營的誤解,以為經營事業只有單純的生產與創造,或以為創新是無中生有,是下屬的責任或工作。

其實事業的經營在「用智」,用智以經營「人、事、物、財」去創造盈利,不是單純的「物或事」。創新是對人、事、物、財「因識而用」的智慧,這種智慧「由知而識、由識而用,由用而開發新用,再進而創新」。創新不是無中生有,也非壓榨腦力以求創造,而是引發腦筋的開竅,開創新的見識與新的應用。

舉個例說,企業談人力資源,除了用人也要識人。想要用人,不是坐著發想該用某人做什麼事,而是針對事的需求和不足,就人的特色與能力去聯想,讓適才能夠適所。創新不是將某人改頭換臉,或用之於不識的新工作,而是依人的特色與能力,不計其學歷、年齡、性別、殘障或其他限制,將之破格用在需用之處。

許多人力仲介公司雖有識人之名卻無用人之能,以致於自限前程,倘若能由仲介轉而發展,由識人、育人而用人,讓適才適所和讓企業得人,那就是創新。創新需要驅動之力,這種動力是拉力非推力,須做誘導與啟發,由需求誘導與啟發聯想,由聯想開創人才的新用,因此人力發展的根本在企業的需求,不去了解企業潛藏或未被滿足的需求,人力公司只能守住仲介難以成長。

創新是項「內省與外視」的智慧。針對產品而言,「外視」乃觀察市場,了解市場的需求、變化、競爭以及供給,了解顧客對產品的喜厭、感受、欲望或使用上的不便與困難,用之做為創新根源。生產者不能不了解市場需求而無中生有,也不能漠視競爭與變化而圖創新,否則就是閉門造車自討苦吃。

就產品而言,所謂「內省」乃是針對產品的品質、功能、特性、外觀、結構、材料與作業等,從供給面去做檢討和反省,再與需求聯想,發掘產品未被注意或採用的特色,創新產品的供給,從品質、材質、特性、功用,甚至行銷策略、通路與服務等的轉變,去滿足顧客。

循內省以創新產品,那是動腦與用心的工作,不能用命令的方式去要求創新,讓研發人員在壓力之下從事工作。由於是動腦用心,講究誘導與激盪,需要給予目標、給與方向、給予關切和給予獎賞,引導人員去追求目標、觸發聯想以及開創新品與新用。

奠基於對市場需求與變化的了解,內省再循一連串的動作,包括發問、專注、假想、製作、測試、檢討與修改,去設計或創新產品。設計產品是產品創新的一個途徑,設計講求主動,創新則求差異,設計產品在求主導生意,必須比競爭者更了解需求與供給,創新是在避開正面競爭,創造更好的獲利。

傳統的產品設計,注重外觀與結構。七十年代的台灣,各類產品外銷興盛,有電器用品業,試做產品開發,外銷歐美,產品結構與功能不輸外貨,卻賣不出好價錢甚至滯銷,追究原因,才知道是外觀的大紅或深藍等顏色出了問題。

要主掌產品的設計,除了外觀與結構,還要注意材質。產品設計的學問包容較為廣泛,外觀屬於美學,結構牽涉土木或機械等,而材質則更涉及金屬、化學、陶瓷、玻璃、紡織等等知識,是結合多種知識與智慧的才藝,必須融會交流,才能完美,許多產品設計,忽略材質一環,產品始終留下缺憾。

一件衣服,車工細膩、紐扣無缺等等,那代表結構,也代表工作品質;衣服式樣新穎、顏色鮮明等,那代表外觀,還代表商品的品質;而穿起來柔軟舒適等,則在於材質,代表服務的品質。結合外觀、結構與材質於一身,融入工作、商品與服務的品質,產品才能成為極致。想要創造優秀的商品與豐厚的獲利,唯有創新產品,讓產品成為極致,企業才能永垂不墮。

企業必須有滿足需求不畏競爭的產品,才能交易獲利,也必須有健全的組織與效率化的工作,才能對抗競爭。創新不只針對產品,還包括組織、形象、體質和能力,藉創新與設計去重整人才與提升工作效率,同時也增強產品的創新與獲利。缺乏工作效率,組織就得重整改造,創新與設計是因人成事的智慧,做為企業領導者,要隨時檢討人才與組織,檢視競爭力,以設計出有效的體制和組建競爭力。
我要回應文章 發表新文章
本篇文章共有 0 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