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而小天下

發表人:謝國華 文章觀看數:1124 發表時間:2013/10/17 文章分類:其他
登泰山而小天下
一座可以完全包容中華民族的山 - 泰山
一位說話讓人聽到醉的解說員     - 濰坊人

泰山的份量似乎就在一句話:「登泰山而小天下」。

就這一句話,泰山足以傲世千萬年;就這句話,大概是全世界描寫山嶺最重的一句話。就以這一句話,再大的山,再峻的嶺,如要與泰山論起氣慨來,都要立即萎頓下去的。 
對於維清而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是我對泰山的啟蒙認識。

從開始學中文,就接觸到泰山。泰山是不是很高呀?何以用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比喻鎮定?

1995-2000年我當任曼‧羅蘭大中華區董事長;記得1998年春天我藉與濟南日報印刷廠聯合舉行曼‧羅蘭膠印機演示說明會時走訪山東各主要報社,3月27日與濟南日報的演示說明會,山東省報協以及濟南日報集團系列的各報社、和大眾日報、青島日報、齊魯晚報、煙臺日報、濰坊日報、淄博日報等十幾家新聞單位的代表蒞臨參加,場面盛大幾近空前。大家公認當時由於引進了曼.羅蘭先進的設備,《濟南日報》、《濟南時報》的印刷品質明顯提高。

緊接著,同年4月3日,山東省報業數位化技術研討會在青島舉行。中國報協常委書記連福寅將到會並講話。出席會議並講話的還有:青島日報社黨委書記兼總編輯譚澤、省報協副會長兼秘長周美榮、原秘書長任玲華,省報協電子技術進步委員會主任、青島日報社副總編輯姜幼年,以及來自全省23家報社及有關方面的負責人共60余人都登記確定參加了這一重要的會議;我亦被邀請列席參與。時任濟南日報副總編的張興振先生建議在這空檔時段不如隔日偕同連常委、姜副及周副再加上濟南日報好許同事乘濟南日報九人小巴登泰山一遊。我異常興奮,這是我第一次攀登泰山,於是立即打電話給北京的秘書,更改我所有的行程。

張興振先生並安排他的外孫女,任菁當我的響導;她畢業于齊魯師範學院中文系,濟南時報副編輯,應屆博士生。年約三十五六,個小小眼晴大大的,濰坊人。

濟南登山的那一天,天晴但有霧,泰山沐浴在淡淡的迷蒙中。在山腳仰視,給人的感覺不是陡峭,而是有宏大的感覺。都說泰山的美體現了中國古代美學範疇「大」、「壯美」、「陽剛之美」。小巴將我等送到纜車站,大夥坐上纜車,十幾分鐘就上到了。當時的我,從形體感覺,沒有經過艱難萬分的攀爬,似乎有點美中不足;但回想這一車的老人家,登泰山是為了陪我這假老外,是該知足了。不過一年半後,真應驗了體能攀爬,找回了泰山的神秘與威嚴;此不在話下。

從纜車站走出來,在泰山腹地行走,也不算辛苦;登山的梯級修得非常好,每一步都能穩穩地走,喘一喘氣,就能走得好遠。極目所眺,視野算是開闊,但不是開闊得讓你癡迷。說來真不可思議,老先生老太太也真能走,許是經常有鍛練…

我問任小姐:「如何才能體驗到〈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覺?」任小姐告訴我:「漢武帝登泰山時贊為〈高矣、極矣、大矣、特矣、壯矣、赫矣、駭矣、感矣〉。可以得知,雄霸中原大地的漢武帝,也不得不在泰山面前低下頭來。泰山的威風與霸氣,就這般不簡單。如果你仔細思索個中感覺,就有〈小天下〉的感覺了。」
 
這位年方三十五六的小甜姐兒,說話可真好聽… 字正腔圓… 不論是聽、看都會犯癡;正彌補了剛剛登上山的我似乎還沒感覺到興奮與戰慄的缺陷!當然少不了,這位個不高的濰坊妹妹一路上變成了我泰山的響導。

正在感謂,突然我就看到了泰山的遙遙不可觸及的歷史頂峰!山崖峻石上密密麻麻、大片大片的碑刻,就這樣的爽朗明快地袒露在我的面前。特別是《經石峪摩崖刻經》令人震撼,其在泰山鬥母宮東北約400米處,為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佛教摩崖刻經之一。經文刻於面積約2064平方米的石坪上,自東而西刻《金剛般若波羅蜜經》44行,每行多者 125字,少者10字不等,其每個字有半米大,書法以隸書為骨架,吸收了魏碑和篆書的藝術內涵,世人譽之為「大字鼻祖」、「榜書之宗」 ,據說創造了中國書法史上絕無僅有的隸楷書法藝術。

小任說,泰山之美,美在石刻。她很淵博地說道:泰山是中國的一部博大精深的石刻史書和摩崖石刻書法藝術的博物館。著名的有秦《泰山刻石》、漢《衡方碑》、《張遷碑》、晉《孫夫人碑》、南北朝《經石峪金剛經》、唐《紀泰山銘》、宋《青帝碑》、元《天門銘》、明《洪武碑》、清《摩崖碑》等。既有頌岱詩文,也有記事題景;既有長篇巨制,也有一字之驚;既有龍飛鳳舞的行草,也有古拙若癡的隸篆。正是這些千姿百態的石刻,賦予了泰山無窮的魅力。

她又說,海拔僅有1500米之高的泰山,不是靠自己的身高來壓住群山,而是靠自己的萬丈光芒的文化內涵,構成了永遠的最高峰!這樣的最高峰,與其說是地理的、地貌的,還不如說是文化的、精神的。

小任繼續說:「攀登泰山,要靠兩股力量,一是形體的力量,一是意識的力量。這就是心神合一。」 

形體上的攀登,那就要親身登上泰山。泰山是中國五嶽之首,古名岱山,又稱岱宗,位於山東省中部,濟南、長清、肥城、泰安之間。其南麓始於泰安城,北麓止於濟南市,方圓426平方公里。矗立在魯中群山間。泰山主峰玉皇頂,海拔1532.7米。從海拔的角度衡量,泰山其實不算高。南嶽衡山祝融峰是主峰,也是南嶽七十二峰最高峰,海拔1300.2米。北嶽恒山位於山西省渾源縣境內,主峰天峰嶺,海拔2017米,被譽為「塞外第一山」。中嶽嵩山,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北,最高峰禦寨山海拔1512米。以險峻聞名的西嶽華山,位於陝西省華陰縣,主峰太華山,海拔2160米。也就是說,泰山的海拔高度,在五嶽中名居第三,不算突出。

但是,泰山是需要用意識來攀登的。意識是一種生命的能量,是由人類的情感與知識構成的。意識形態則屬哲學範疇,可以理解為對事物的理解、認知,它是一種對事物的感觀思想,是觀念、觀點、概念、思想、價值觀等要素的總和。如果從意識與意識形態出訪發去攀爬泰山,立即就可以感受到泰山對中華民族而言,真的是直入雲霄與天齊高的地球最高峰。 

小任說:我從李白的《游泰山六首》中,深刻感受到李白就是用形體與意識的兩重法攀登泰山的,摘錄其中的詩句看看吧:朝飲王母池,暝投天門觀。精神四飛揚,如出天地間。吟誦有所得,眾神衛我形。雲行信長風,颯若羽翼生。攀崖上日觀,伏檻窺東溟。銀台出倒景,白浪翻長鯨。安得不死藥,高飛向蓬瀛。舉手弄清淺,誤攀織女機。明星坐相失,但見五雲飛。

只見攀登在泰山的李白,看得見神仙看得見千山萬水,看得見過去看得見未來,如人似仙,如癡如狂。這是反映泰山美質的千古絕唱,更是李白的文化意識昇華與探索。
小任神秘兮兮地補充:六朝任方述異記載,秦漢時,民間傳說中的遠古時開天闢地、代生萬物的神人盤古氏死後頭為東嶽,左臂為南嶽,右臂為北嶽,足為西嶽。盤古屍體的頭向東方,而且化為東嶽,泰山就成了當然的五嶽之首了。泰山在這一則神話中的高度則與中華民族的起始開端連接了。泰山在一個民族心中的高度,是世界上任何其它山峰都無法比較的了。她指出,泰山地區是中華民族遠古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泰山周圍地區包括山東丘陵的人,古稱夷人,因位於東方,又稱東夷。古代東夷人傳說是炎帝的子孫,太行山以西黃河中游的居民,傳說是黃帝的後裔,經夏商周三代炎黃兩大氏族群落最終融為一體,因此,泰山是炎黃子孫的根源之山,是華夏歷史文化的兩源之一。

說著說著,我凝視著小任我居然看呆了…

她不以為然只是淺笑嫣然地做了一些歸納:

以下是後人的感歎: 
從歷史政治文化的源頭來看:先秦時期有72代君主到泰山封禪。自秦漢至明清,歷代皇帝到泰山封禪27次。歷代文化名人紛至泰山進行詩文著述,留下了數以千計的詩文刻石。如孔子的《丘陵歌》、司馬相如的《封禪書》、曹植的《飛龍篇》、李白的《泰山吟》、杜甫的《望岳》等詩文,成為中國的傳世名篇。泰山的自然景觀形象的高大,有拔地通天、雄風蓋世世的氣派,有《鎮坤維而不搖》之威儀,是《直通帝座》,中華民族與上帝對話的聖山。泰山成了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象徵,成為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縮影。 

緊接著這是後人的敬仰: 
從民族文化精神的高度來看:孔子像泰山高於其它群山一樣,出類拔萃,古往今來,幾乎沒有什麼人可以超越他。就像文帝廟中的對聯「孔子人中之泰山,泰山山中之孔子」,泰山為五嶽之首,孔子是聖人之首,千百年來,泰山與孔子已凝成一個永久的文化符號,並成為民族的根基和血脈,讓中華民族世代傳承下去。

最後說這是後人的誠服:
泰山之高,高在一個民族的共同記憶之上,高在一個民族的集體精神之上,高在一個民族的文明歷史之上。這樣的高度,無法用海拔來衡量,只能用世世代代中華民族凝聚而成的共同價值來衡量!

站立在四月的泰山之巔,滿眼都是繽紛的海棠花,偶爾仍有花褪殘紅的櫻花桃花,徐風吹拂,香氣撲鼻。雄偉的泰山,因為華麗的裝點,溫柔了很多。此刻的泰山,如此的和藹,如此的恬然,如此的讓人親近。四月臨泰山,最美不過… 

話方才說完,她又自我批判,說:但是如果閉上雙眼,用心靈去感受,在山風的呼嘯聲中,你分明看得見歷史風雲急遽變換,數千年如一刻,一個民族的文化文明在此轟轟烈烈地處裂變與堆積,形成了泰山。山非山,樹非樹,雲非雲,風非風。山是哲思萬卷,樹是心跡萬千。雲是歷史綿綿,風是流動意念。一座山能夠包容一個民族,一個民族能夠屹立在一座山,這樣的山,放眼寰宇,只有泰山啊!

今天在泰山,只要你能夠正面凝視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你就可以古今俯仰,慷慨長嘯,摘天地精神,滌曠達胸懷。這就是「登泰山而小天下」,世世代代的中國人莫不肅然!很多人都誤認為「登泰山而小天下」是孔子說的;其實不然,是孟子說的。「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這句足以奠定泰山最尊貴地位的話,是出自《孟子‧盡心上》。

我聽醉了…
我要回應文章 發表新文章
本篇文章共有 0 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