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致勝鎖鑰

發表人:許川海 文章觀看數:1215 發表時間:2013/02/20 文章分類:工作創業
有人問我:「可否推薦一種能夠保本、低風險,且是穩健、獲利不錯,回收年限又不可太長的理財工具?」問題的提問者,是站在金融服務人員的立場,把理財視為生財唯一管道,思惟專注在如何說服別人,將自有錢財委託該行業運作。

其實理財有兩個層級,高層理財者例如銀行、證券業、保險業、財團等,匯集眾人的資金,投入股市、房市、債券、石油、黃金與大宗物資等方面,去做投機與操控,享受最多成功利益,失敗自己卻無損。低層理財則是獨立個體,透過高層理財者去將本求利。只是求人不如求己,對多數身無巨款的個人來說,理財不如求財,故本人最重「謀財」,抗拒理財的誘惑。

理財乃是賭運氣,還得依靠別人對標的操作,自己能做的影響有限,創業則是由自己運作,成敗自己甘心承受。俗話說:「偷雞也得蝕把米」,想求財,當然得下點血本,前述「保本、風險、獲利和回收年限」等字眼就得關切,想靠自己能力謀財,以在乎回報的心態,投入創業才是根本之道!

創業講求「本人、本錢、本事」,這其中最重要的關鍵,在問本人是否擁有「本事」,也就是本人是否擁有創業的見識,以及是否擁有掌握「機會」的能力,能夠以自有微薄的資本,創造適當回報的事業。

為什麼要創業?倘若回答的是「因為找不到工作」或「想當老闆過過癮」,前者的創業必倍感勞累,後者或許會賠光資本,過一時乾癮,難有所成。為什麼要這麼說?因為兩者缺乏獲利回報的見識,沒有開啟事業之門的鎖鑰!

為什麼要創業?期待的答案是「因為看到有利可圖的機會」,這個機會可以回報給自己「長期獲利和自主經營還持續獲利的事業」!那麼如何定義和定位「機會」?如何讓自己擁有「本事」去取得這種機會?

前文《創業要有勇有謀》對創業高失敗率已有說明,但也指出創業致勝的關鍵在「取得機會」,所謂機會就是「有利可圖、有勢可憑、有縫可鑽、有路可行、有機可乘」的「產品、市場、顧客、競爭和通路」之見識,以及擁有能力的組成和資金的來源等,能夠賴以為用的資源。

有利可圖是進入獲利空間的第一把鎖鑰,包括:「本小利大、快速回收、邊際效益、成長可期、競爭空隙、技術突破」等獨特的契機。倘若見到這樣機會,勢必傾全力去掌控和爭取,享受見識的美妙和機會帶來的成果。

有勢可憑,指的是自我的競爭優勢,譬如「過硬的產品、超強的關係、領先的地位、權威的形象、在手的通路、抓緊的大戶、雄厚的財力、堅強的團隊、健壯的供應鏈」等,通常,這是已創企業的優勢,但也可能是職場關鍵人物的地位。

至於有縫可鑽,指的是市場競爭者的弱點,包括「產品老化、服務疏失、誤判需求、心態老大、供給不足、生產不順、技術有失」等。做為行銷人員,身在市場的尖端或前線,能看清市場的動態變化,最能夠捷足先登抓住這種機會。

有路可行指的是可借用的門路,可以是「資金來路、物流通路、原料來源、貨品來源、生產技術、設備掌控、要員關係、獨特店面」等。這也屬於競爭優勢,涵蓋人際關係、眼光和長期投入生意的見識,對行業新鮮人而言,門檻較高,想要進入,就得先入行觀察探索,抓住可用的門路。

再看有機可乘,這是大眾的機會,每個人皆能分享,端看各自的眼光、能力和地位,譬如「環境生變、政策轉換、潮流與趨勢變化、生態的轉移、地域演變」等需求的突變。針對變化,在行者或許遲於應變,或許根本未警覺生變,居於旁觀者清,見識到變化與機會,大眾正可趁機介入。

要想發掘或找到有利可圖的機會,不管是在行或想入行,根本之道在於:「深入市場去接觸顧客,觀察『產品、技術、生產、設備、競爭、通路』之間的不足,或『市場與顧客』有何未被滿足的需求,從中發覺差距,研討自己『如何去提供較佳的產品或服務』以滿足需求,並評比兩者價值的差距,差距越大,創業可圖之利益越大」。

多做多面的思考,將靈感化作致勝策略與行動計畫,別認為「計畫」是紙上談兵的作業,要知道這是智慧的結晶和記錄,由此記錄而能隨時提醒和覆核檢驗,讓自己做得更好,讓夥伴能更明確地追隨與支援。

創業不要盯住自我供給的層面,自信自我產品最好,自我能力或技術最強,可以無往不利。要注意顧客與市場需求,了解競爭者的威脅與弱勢,研究如何以最具競爭力的產品或服務進入市場,迅速佔領根據地。這是供給導向與需求導向的不同,也是創業成敗的關鍵,唯有以顧客的需求為導向,成功的機率才會提高。

記得有個年輕人想要創業賣蚵仔麵線,他先吃遍周遭縣市的小攤,比較和記錄不同口味和顧客喜好,再研製出自己獨特的口味,終於在開店一個月後,顧客就排長龍來消費。

我們現在正處在電子和資訊科技輝煌騰達的時代,且正往奈米和生化科技的時代邁進,支撐科技發展和壯大,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致物之用」,也就是「應用」,只有讓應用不斷地創新,我們才能夠成功地轉進新時代,也只有創新應用滿足顧客之需求,我們才能夠享受創業的豐盛果實。
我要回應文章 發表新文章
本篇文章共有 0 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