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 貧 致 富

發表人:許川海 文章觀看數:1147 發表時間:2011/10/12 文章分類:工作創業
值此失業率高升景氣蕭條之時,失去工作沒有收入的人,莫不期盼著能夠快速賺錢和擁有足夠的財富,然而一旦失去工作,想再取得同樣工作賺錢並不容易,因為需求或環境變化會讓人苦尋工作無處,特別是年齡因素,想要有所做為,只有藉創業脫貧致富。

十六年前,我著作出版第一本書,書名為「致富秘笈」,當時寫作,基本上在探討經營商機致富的訣竅,認為致富途徑,特別是自力創業致富的模式,唯有深切認識生意機會,掌握並經營商機,始能獲得財富,此項觀念,至今仍維持不?。

想要「脫貧致富」,不能坐待國家救濟或僱主施捨,除了要有持之以恆和旺盛的「企圖心」,更要有「機會」!而企圖心之所以要持之以恆,概因機會得細心地觀察和耐心地等候,且上天最公平,給每個人同等機會,只有最合適者,也就是對機會認識最深,知道怎麼掌握機會的人,才能夠獨享機會和獨得利益。

機會之所本,在經營「人、事、物、財」,把它們當作商品或營利的工具,以之交換利益,創造盈餘。這項「經營」是奠基在「有行、有市」,也就是有顧客和有需求的條件下,不把兩者接合在一起,機會就不成其為機會。

過去十多年來,人們的心思都專注在經營「錢」上,光想著用錢或借錢賺錢,美其名為「理財」,把錢放在股票,或交由銀行、投資公司等機構去操作,期待他們為自己賺錢。不幸的是,理財的結果,通常是造福別人犧牲自己,將自己所有和借來的錢,裝入他人的口袋。

經營「人、事、物、財」以獲利,有賴能力與智慧,傳統的做法是眾多製造業所用的模式,藉「用能與役物」創造財富,也就是這種做法提供無數就業與工作的機會。然而金錢遊戲讓許多人不想用能、用物賺錢,養成好逸惡勞的心態,使得耗費力氣的事情沒人去做,也沒人去搞生產、搞建設或搞創新,不思創造價值。

藉「人、事、物、財」獲利的模式和機會仍然很多。經營「人」最引人注目的方式是培育影、視、歌星以及政治明星,最常見卻被人忽視其價值的,卻是企業或組織,藉提供工作養育人才的模式。由於漠視,「成品」或「半成品」被棄之不顧,卻抱怨人才難求。假如能重新檢視人力或引導能力的發展,或許就知道人才已在觸手可及之處,更能因經營「人」而創造財富。

商品的「價與值」是商人獲利的根源,然而多數的商人,習慣於就價計利,忽略從值以獲得高利。人的價值在「力、能、智」上,只知計價,給付的是工資或薪水,懂得用值,也就是重用「能與智」,針對貢獻給予獎勵或紅利,則僱主所得的回饋,將數倍於給付的薪酬。

企業用人,除了用其能力,也在用其新育之能力。人力公司以經營人力為本,除了做「尋才與薦才」的仲介工作,也可以做「識才與育才」的加值工作,一面發掘人才之能與智,一面培植人才的能與智,既賺取仲介人才的利益,又賺取扶植和加值人才的雙重利益,一魚三吃!

「事」的內容很多,龐大的就業族群,基本上是以勞務去服侍僱主對「事」的需求,賺取收入,許多服務型的工作與生意也如是。社會上許多關於「衣、食、住、行、育、樂」的需求,有的需要從實物獲得滿足,有的需要就事去提供服務。認識需求、了解困惑,替人們解決「事」之困擾,則服務的商機到處遍佈。

製造或創造物品,經營「物」以獲利的範圍,也涵蓋「衣、食、住、行、育、樂」。先知說「格物致知」,乃為經營「物」以獲利的真諦,就是窮究物品的特性,察知產品的功用,為產品創新用者與用處,創新產品的價值。舉目周遭,我們仍能看到許多未被滿足的需求,仍能發掘格物致富的機會。

物的種類很多,有無形之物和有形之物。無形之物,譬如美聲、歡樂、知識、技術、形象、信譽等等,須藉有形之人或物為媒,始能成為商品供人選購。知道將無形變為有形,將事之內涵化做物的形象以供人享用,是廣開商路的機會,因此美聲可以藉唱片物化,也可以讓本人現場發聲收費,實物與服務的差異自此分界。

物品又從天然的物產、礦產、土地等,到人造的各項製品而分門別類。物要懂得使役,除了發展用途與用法,還要重複地使用和多向地使用,因此要做加工,加工的層次越深,物的種類越多價值越高,懂得加工者獲利也越多。砍伐一棵樹,用來當薪火,只屬低層次,加工變木板,做傢俱,變紙漿,造紙、做成纖維,進而織布、做成衣服,其層次逐一而深。

把握商機,經營「人、事、物、財」以獲利的模式是正道,專注金錢遊戲,藉操作金融以獲利的模式為霸道,霸道需要龐大的資金與權勢做後盾,沒此後盾貿然投入,只有為他人做嫁衣,難得好處。理財宜自理,勿依賴他人代理,經營商機不該守舊不變,只圖坐享現成,該注視廣大人群的需求,則財富無限!

本文停筆後,聽到美國蘋果電腦Steve Jobs病逝的消息。蘋果電腦的iPhone,跨越通訊、視訊、音樂、攝影等數個領域,提供電話、簡訊、收音、播音、照像等等多項功能,就產品而言,這是創新功能,就市場或應用而言,則是擴大服務,將「物」與「事」聯結在一起,Steve Jobs創新商品更創新服務。

經營商機看商品,不該只看獨立商品,也要看其連帶的功能與價值,為商品打開新領域,創新市場與應用。由此看來,創新價值可以聯結「人與事、事與事、物與事、財與事以及人與物、人與財和財與物」,去創造更多的用途與服務,譬如年老者的「人與事」,讓年老者安養樂活,享用自己積存的錢財,不要留滯無用或不敢用,待人走了還殘留大筆遺產,解決此項「人與事」豈非創新服務?
我要回應文章 發表新文章
本篇文章共有 0 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