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觀念作祟

發表人:許川海 文章觀看數:1219 發表時間:2010/12/12 文章分類:工作創業
做為父母,每個人都關心自己的子女,都想盡己之能,給孩子吃好穿暖,為他們鋪好人生的道路,想把自己的成就,轉移給子女,把自己受挫的不幸,預先為孩子清除,更會不問意願或興趣,帶著子女往自己認為最佳的職業之路行進。

在這樣狀況下,有些子女成為乖乖牌,不懂得思考或沒有主見,有些則變做逃兵或叛逆,不斷地和父母起爭執,前者由於拘泥於既有的框框之下,不是變得呆板難見成就,就是花天酒地或懵懂度日,後者甚至與父母反目成仇。

即使是子女年紀長大,許多父母仍然放不下心,以為自己子女的經驗和見識不足,會以自己的觀念,不斷地指使或干涉他們的行動,影響他們的思想,甚至參與每日的作息,總堅持自己是對的,非要讓子女順著自己的意思做事。

同此現象,許多企業主在創業之初,會克勤克儉,相信財富由勤儉而出,一旦壯大,仍如初創事業的觀念,要求員工如他般刻苦和勤儉,能以最少的代價創造最大的成果,問題是權責畫分不清,授權或支援不足,且獎勵不夠大方,終因礙手礙腳而留不住人才。

又有許多企業在壯大後,僱用龐大人力,為了便於管理,五至十人設一組長,五至十組設一主任,主任之上又設課長、科長或襄理、副理、經理等,主管之下又設助理或秘書,形成層層級級,也形成官僚體制,因結構阻礙企業的成長和營運。

之所以這樣,在於觀念作祟,過度地主張權位而忽視目的,做父母的以自我的見識、經驗、想法所得的觀念為依靠,以權威為手段,要求子女照單全收自己的觀念,忽略時代轉變,各種條件隨著變化和不同,子女承受父母的觀念去做事,總因看不清變化反不利自己的前程。

企業過度地注重權位,經常會把使用權力當作目的,要求員工不得越軌規規矩矩地做事,不能容忍犯錯,也不得違背上司的意思,處處強調規章與制度,一切但憑上級指示做事。在這種情形下,員工只懂得執行而不懂得經營,失去獨立自主的意識,不能獨當一面,許多人的一生,就在「等因、奉此」之下度過。

觀念緣由自我的思想、見識與經驗,隨著時間、環境與際遇不同,每個人對是非與利害會有新的見識和體會,使得觀念隨之改變。人生會有不斷的幻變,也經常會處於不同的叉路,不經磨練,不懂得抉擇是非與利害,即使有父母鋪路,也不見得能步入事業的坦途,何況父母也不能照顧一輩子。

企業更會面對政治、經濟、社會、技術、市場和環境的轉變,很多對錯和利害的條件會做轉變,某些觀念過了一段時間會變得不對,某些對你有利的行業或生意會變成負荷。在這裡,主管的指示有可能導入錯誤甚至失敗,真正依賴的是當事者的思考與應變,指示過多或過細反成為累贅。

幫助子女、領導企業,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看準目標、認清目的,確認欲達目的之條件,循序輔導。人生的目標,不該是當總統或做老闆,而是成為一個有能力的人,能夠立足於社會或企業,懂得「御人、治事和役物」,不畏競爭,不怕挑戰,遇到挫折或障礙,能夠在短期的時間內解決。

進入九零年代,台灣的股價一開始就到達最高峰,許多人從此迷信理財,相信可以借錢來賺錢;於此時,許多電子廠商或所謂高科技公司開始賺大錢,讓員工的薪資和分紅令人羨慕。於是,人人想輕鬆賺錢,追求立即利益,捨棄創業而追求就業,就業者存著打工心態,祈求高薪與福利,企業也捨棄主動創利而轉被動接單,只忙著代工,講求營業額不計較獲利率。

在打工與代工的心態下,人人被動又好逸惡勞,坐待工作或機會上門,當景氣衰退訂單與工作流失時,大家就埋怨政府。為了選票,在面對失業率高漲時,台灣政府提供資金,讓企業增加僱用人員,又提供許多短期工作,讓失業者有收入,只是這些工作都是可有可無的暫時勞務,對長期的供需沒什麼意義。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不做興利,廣開創業和創利之路,提供資金以獎勵全民用智,為自己開創生路?」

最近在奇摩網頁有則簡訊,陳述《天下雜誌》發表【越工作越窮】的見識,並徵求讀者回饋。個人為此寫下:「台灣人都受過教育,都有高智慧,能夠開創自己的前途,之所以貧窮,在於一味地求人供養自己,也就是只想到打工與就業,殊不知七零年代經濟之所以起飛,在於有志青年都勉於創業,不但為自己打開生路,還拉拔別人同享成就。當時的條件,光資本利息,月利就要2%以上,創業者仍能創造財富,而今資本充裕,所缺的是沒人去動腦,只想找現成的收入。這是政府錯誤的領導,也是工作者自我失智,大家只求享福不懂得開創,當然就越工作越窮。」

本該領導發展,指引方向與協助成長,卻因強調權威,只懂得約束和救濟,不能放手讓子女和下屬學習與長進,不能輔導百姓奮力開創,唉!都是觀念作祟。
我要回應文章 發表新文章
本篇文章共有 0 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