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創業開新路

發表人:許川海 文章觀看數:1047 發表時間:2009/11/12 文章分類:工作創業
看到許多成名者從車庫創業,許多人白手起家致富,沒有人不心生羡慕,更想「有為者亦若是」,因而想如法泡制。但是當看到更多的人貿然創業,因此傾家蕩產或身敗名裂,又叫人裹足不前、抹殺志氣。

創業,該從何下手?若循內部創業模式,卻得不到老闆認可和援助,勢必胎死腹中,叫人心疼;若循內部創業門路自行創業,則勢必與舊老闆和老同事在同一戰場拼鬥,叫人尷尬和心痛;又若放棄所熟悉的市場和生意,貿然地開創新業,前述失敗的例子讓人卻步,該怎麼做真叫人迷惑。

創業的熟路
承續「內部創業契機」前文,我們知道,市場上創業的機會眾多,而所謂「機會」則是「供、需與交易」的相會,唯內行人識得個中關鍵得以捷足先登,而在職者更具「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地位,因此前文強調內部創業。

當前企業之需在能「鼓舞員工發掘機會和創新生意,推動事業發展,讓事業永續經營」。內部創業模式有幾個好處,需要資金,可以憑藉企業的名聲和商譽,向銀行或其他管道借貸,不必長久的征信就可以借到;需要人才,除了在組織內尋訪,公開徵求也較具形象;而推銷商品或向上游廠商取貨,也較易獲得信任。

倘若企業主執著于權位,不能容忍權利被分享,不鼓勵員工從既有的基礎去開創新事業,那麼「有為的」員工會循著「內部創業門路」獨立創業。這種模式因為對原有公司的行業、生意、商品、技術和顧客等,都有相當的認識或互動,藉「在行創業」更接近機會。外行新進者想分一杯羹,自然會遭遇「進入屏障」,受益於此便利,在行者更有充裕的時間去做防護與對抗。

事業發展需要人才,而所謂人才,絕不是不熟悉所欲發展生意的外行者。在行者創業,熟悉所在的行業,已有熟悉的人脈,也較容易整合所需的人力,去做開源與除弊,以及處理慣常發生的事務。

創業的新路
循著內部創業門路獨立創業,這種模式等於開發新路,但仍屬於在行創業,因為熟悉「產品、市場與競爭」,成功的機率較大。然而在沒有舊老闆或原有公司的支援下,資金的周轉較為不便,公司新建的形象也不易受外界認同,且除了原有公司虎視眈眈想掠奪機會,同業也會參與分享生意。

相對于「在行」就是「外行」,若是「外行創業」,以新創產品進入外行或不熟悉的市場去開創生意,在未確定產品價值,不熟悉市場狀況,更不瞭解競爭情勢之下,想要開創一番事業,有如攜帶不知是否鋒利的刀劍,摸黑進入黑森林去捕捉兇狠的野獸,除非出現奇跡或運氣特別好,成功的機率微小。

憑著片面或一己的見識,沒有堅強的毅力以及支撐自己做長期研發的財力,實難相信創業會成功。此處所謂研發,除了「研究」產品、技術、市場、通路與競爭之外,也「發展」產品、技術、應用、組織與生意,必須深入一行,抽絲剝繭地學習與研究,才能有所成就和發展,開創想做的生意。

然而像世界首富比爾蓋茲(Bill Gates)創造微軟(Microsoft),以及蘋果電腦等其他相似典範,他們的模式似乎都是「外行創業」,之所以會成功,除了運氣,也該有某些成功的因素,相信這就是「創業家的特質」,我們將再另文探討。

為產品開路
再來看看比爾蓋茲等人成功的故事,除了創業時機以及創業者的特質和運氣之外,他們創業的途徑似乎都有脈絡可循,回顧「內部創業契機」前文,我們知道「機會」的三個層面「供給、需求與交易」,就是他們所循之道。

比爾蓋茲是循「供給面」創業成功,他十三歲開始接觸電腦,用電腦玩遊戲,因而產生改進軟體以操作電腦的志願與興趣,憑著敏銳的見識和堅強的毅力,他成功地創新軟體技術,更與IBM合作,導入所有新上市的電腦,成就了微軟王國。

從供給面創業一直是創業者遵循的模式,此所以我們看到許多人致力於發明產品或挖掘創意,想要一炮而紅,只是多數人不見得掌握到時機或確認需求,憑一己的思維,執著地發展產品或創立商店,卻始終未能獲利。

比爾蓋茲雖然是世界首富,但是沒有個人電腦的興起,讓全世界的私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電腦,使得電腦普及化,就不會有那麼多人隨機採用他的軟體,讓微軟水漲船高,藉勢而坐享成長的利益,因此,供給總要顧及需求。

因需求創業
創業從「需求面」去下功夫,注重的是顧客或市場的需求。由需求來帶動投資或創業,成功的或然率遠高於從供給面創業,因為是顧客的意願和購買力在決定交易,沒有需求,即使產品再好再妙,也引不起顧客購買的欲望。

需求有「顯見的需求」和「隱藏的需求」兩類。日常已經存在的生意以及顧客的批評或抱怨,都在顯示這些需求,創業機會的存在,在於創業者見到顯見的需求包括競爭者商品或服務之疏失,或自己更能滿足顧客的需求。

個人電腦的興起,可以說是「掌握了隱藏的需求」,發現美術設計工作者對使用電腦以處理字形的需求,從而投入研發,製造了世界上首台個人電腦,讓更多潛在的需求者體會擁有個人電腦的美妙,成就了新電腦王國。

家庭水電等的維修,物品的立即投遞,居家的清潔服務,長者或小孩的照顧,以及婦女生產的坐月子中心,等等服務業的興起,都是因應顧客的需求,但是這類需求隨著國民生活所得提升而興起,是屬於隱藏的需求。

電話是本已存在的工具,行動電話的出現滿足了隱藏的需求,開創了龐大的生意。答錄機也是普遍的商品,「隨身聽」的開發與製造,滿足了隱藏需求,打開另一個新世界。電視機是家庭必備的娛樂工具,做成「隨身看」,這又是另一個未被滿足的需求,我們將來會看到它的出現。

還有新機會
開創新事業,還有從「交易面」著手的機會。全球有多少「直銷業」,在各國供養了多少行銷大軍,各創造了億兆元的交易,照顧了許多人的健康與生活,這一項事業,正是從交易面著手創業。

便利商店也是從交易面創辦的事業,在它早期新創時,許多人尚懷疑它存在的價值,隨著一家家新店面的設立,人們開始享受到它的各項便利,時至今日,它幾乎已壟斷了日用品甚至日常服務的銷售通路。

電視購物頻道的興起,也證明從交易面可以發展生意,而看到它每年以億萬元論計的交易,許多人都想躋身進入。時下流行的網路商店或網路行銷,許多人憑著微薄的資金,抓住了「微本創業」的卓越機會,成就了新興事業,更是當今熱門的創業模式。

「為創業開新路」,路非常多,但是該怎麼做,這要問自己擁有什麼基礎?看到什麼機會?自己是否在行?是否接近機會?可以循什麼模式創業?自己具備什麼能力?是否有足夠的才幹與能耐,去開創所認識的事業?
我要回應文章 發表新文章
本篇文章共有 0 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