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換領導的觀念

發表人:許川海 文章觀看數:1422 發表時間:2012/06/24 文章分類:工作創業
在中國,大禹治水的故事可謂人盡皆知,其父鯀用築堤的方法阻擋洪流,結果治水失敗被舜帝處死了,大禹改用分流疏導的方式,水患因而解除了,「堵與疏」或「管制與開放」,兩種不同的觀念,留下不同成效的典範。

治水與治理國家經濟的道理其實是相通的,看到世界各國經濟不振,只是各國政府所採取的對策卻似多為堵而非疏,也就是想盡辦法不使經濟更壞,從節制支出或增加稅收去減少虧空,卻不思引導資金做有效的運用,或讓民眾開發腦力去創新收入,期能使工商業發達和工作增多,從而增加全民財富。

「築堤擋洪」主要的是徵用人民去挖土建堤,勞碌的是下屬和工作人員,只要握有權勢,在位者可以順利地推動工作。而分流疏濬靠的是智慧,必須藉領導者對地域和洪流的了解,找出適當的宣泄口,去選擇河道有效地疏洪。為政者該以鯀與禹為鑑,能夠少用權勢制約人民,多用智慧領導下屬或群眾去疏通商路,否則經不起時間和人民的考驗,遲早下台。

三十多年前台灣的輕工業興盛,有一天台灣外貿協會理事長武冠雄在前往美國的飛機上與鄰座交談,該外賓從口袋裡拿出兩隻金筆,他說「這兩枝筆,其中之一是正品,另一是仿冒,請指出何為正品!」。在無能分辨後,該人說「你們台灣人能造出同樣品質的產品,為什麼要仿造別人的產品,為什麼不自己創造?」

當前的中國大陸,勞動力冠及世界,除了有台商引導的代工生產,也能憑自己的智慧創造產品,可惜的是有許多人貪圖近利,把聰明才智用錯地方,藉偷工減料或以劣質取代良品,創造出許多殘害自己同胞的有毒或有害產品。我們不禁要問:「中國人的智慧超群,既然能夠創新眾多產品,為什麼要仿造而不創造更具高價和高值的產品,平白糟蹋了智慧?」

前些日(六月六日)報紙報導,台灣參加義大利國際發明展,在十七個參展國五二一項作品中,取得五十九面金牌、三十八面銀牌以及八面銅牌,獲獎率高居世界第一。之前四月二十一日瑞士日內瓦的發明展,在近千件參賽作品中有一百廿五件得獎,台灣更獲得一百廿二個獎項,其中金牌四十五面、銀牌五十二面、銅牌二十五面,乃是四十六個參賽國之冠,而且還連續三年得到冠軍,更替中國人爭氣的是,大陸今年首度參賽,其獲獎率也達世界第三。

這些訊息代表什麼?它說明不是中國人不懂得開創,是各階領導者的觀念有所偏差,未能跳脫思想的桎梏,只知固守既有的經營模式,追求眼見之近利,未能創造長遠巨利。從上述發明成果可見,只要領導者能引導腦力廣開思路去開創,則從事產品發展、產業發展、通路發展甚至其他經濟發展,都可名列前茅領先世界。

過去的二十多年來,全球受害於金錢的炒做,藉理財的美名操弄金融、能源與物資,因投機而獲得暴利,這些活動富裕了投機者,除了炒高物價或花錢於奢侈品等高消費外,對經濟無實際貢獻。要對經濟有實質貢獻,必須投資實業,開創能運用生產力的事業,讓大眾能享受工作和物資帶來的利益,否則難言貢獻。

「企業的經營」講求「開源與節流」,前者藉智力開發財源,後者藉權力節制浪費,在景氣復甦、生意興盛時,有效的節流可以增加更多的收益,然而在景氣蕭條或企業經營遭逢困境時,若不能開源,再怎麼節流也無濟於事。

救經濟如同經營企業,主要在運用智慧開闢財源,既已證明中國人的智慧領先群倫,各階領導者不要只知抄襲或做代工,跟著別人的後面撿現成,更不該讓經濟陷入困境,該引導腦力於正途,將智慧用於開發產品或服務,以及開發市場與機會,用心於創造自我的通路與生意,開發長期與潛在的財利。

還要堅持權威的形象嗎?還要用權不用智、用力不用能嗎?相信具有睿智的領導者,能夠引導人們的智慧於有效的發展,只要轉換觀念,以疏導而非圍堵,或能增加開源的比重,則全世界有中國人的地方,全民皆能富足,何愁經濟不振。
我要回應文章 發表新文章
本篇文章共有 0 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