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開研發財路

發表人:許川海 文章觀看數:2586 發表時間:2016/03/22 文章分類:退休心得

 

 

發表「研發之悟與道」乙文後,我心中對研發的話題更加熱衷,深知這是救經濟或是使所有企業長生必然的手段,竟然為多數企業忽視了。跨年後一直以「如何研發致富」發想,並將之整理為簡報,也陸續將各個感觸撰述,先後發表「企業致富手段」、「殘害經濟兩大病毒」、「領導企業轉型」以及本文「廣開研發財路」。

 

最近在5070的聚會有一場說明會,由年輕人發表兩款服務高齡者的商品,聽了報告後,讓人完全否定他們辛苦構想的創意,因為只是憑空想像,沒實際了解高齡者的需求。影響生意的關鍵是顧客的需求,而顧客的喜好、方便和意願,以及價格和價值的引誘,是決定產品是否暢銷,技術是否能賦予產品生命的關鍵,輔導創業者,應有責任做有效的領航。

 

研發最要不得的就是閉門造車,從自我的產品、技術、設備、工作流程或員工下功夫,忽略市場、需求和通路,所以一談到研發,就只盯緊產品或技術,偏重科學和講求理論,用管理的眼光看緊開支,談利害、好壞或功效,因此做得辛苦卻沒有良好的結果或獲利,也就鼓舞不了自我企業持續投資。

 

達成交易就是做成生意,然若沒有需求,永遠達不成交易。放大研發的格局,兼顧應用的藝術和消費者的心理,用心去體會顧客的需求和競爭的謀略,就可以從通路、市場、流程、網絡、事業和供應鏈等處,見識到事業的發財之路,讓員工沒有失業的威脅,事業能永續生存。

 

都說市場飽和或供過於求,其實有些潛藏的市場未被發掘,那些顧客不是沒有需求,是沒見到商品,引發不了購買欲望,這才會有人印製商品目錄,免費或廉價供應,又或在電視頻道演示便利或功效,創造了目錄生意和頻道購物,從而打開新的財路。又或是知道商品的存在,想要購買卻有付款或取貨的不方便,有人抓住機會,再開闢另一條財路,於是互聯網、易付卡等應運而生。

 

打開眼界,我們可以看到不同財路,即使不生產,只要掌握設計抓住市場,也能創新收入或創造龐大的事業,譬如成衣、製鞋、傢俱等行業之中的NikeAdidas等,他們的成就有目共睹。就產品的開發而言,從品質、品牌、結構、服務、外觀、包裝等,聯繫市場需求或觀察顧客的購用心思,改變產品的形象或功能,價值就會有不同的表現,利潤也跟著提升。

 

因應不同需求,就可以歸納出不同的顧客群,或稱之為市場區隔,調整產品的功能或設計,迎合這些顧客群的需求,就能見到新的財路和開發新市場,譬如開發老人專用、女性專用、醫生專用等商品。發揮行銷的功能,打入新地域或國際市場,不同的財路又於焉而生。台灣的企業家,為什麼非得將事業外移或任由自己的企業停滯不前?

 

事業發展必須找尋研發的目標與發展的機會掌握有利的方向,然而身為老闆或領導者,沒人是萬能或全才,並不需要將責任全部包攬,利用「提案制度」,不同的創意、方案或問題就會出現,再選擇其中有利發展或改造的項目,集中力量研究需求與通路,復配合發展產品或服務,事業自然隨之成長。

 

最近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碩士生參加清潔人員甄試,扛著沙包跑步。能得到碩士學位,表示學習能力強,為了有個工作,卻願意扛著沙包跑步,表示能吃苦且工作意願強,那麼為什麼不學些技能和取得輔導並自行創業,把自我的能力或服務推銷出去,為自己打開財路?

 

因為產業外移和投資不振,台灣的人力供過於求,不管政府再怎麼用心,年輕人的薪資仍然偏低或失業率偏高。台灣的大專院校又過多,不但招不到學生甚至濫收學生,可是許多學校位於交通便利之處,假如針對社會新鮮人,有計畫地培育工作和創業技能,甚至針對失業或轉業人員開闢短期的培訓,這豈不是財路?

 

再換個角度看,高齡退休後,許多人擁有儲蓄,本著「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共識,只要在世時生活能有所保障和過得愉快,誰會握住儲蓄不放直到老死?高齡者存在銀行的高額儲蓄,至今沒善加利用,加上原本消化不掉鉅額存款,任由它成為爛頭寸,實在有損台灣人的智慧。

 

想打開生意的財路,絕對要以顧客的需求為導向,再回想自我的產品、技術、能力、服務等,反思是否能滿足需求或有不足之處以做修改,則創新的產品或創意於焉而生。廣開研發財路,這不是做不到的口號,而是隨時自我提醒的忠告,若能勞資同存此心,形成一致的行動,企業必能永續經營,台灣必再興盛。

我要回應文章 發表新文章
本篇文章共有 0 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