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練之路分享-陳朝益(David Dan)

發表人:Mickey 文章觀看數:2006 發表時間:2010/04/14 文章分類:教育訓練
    過去一年多的時間,企業界的朋友常表示計劃趕不上變化,變化趕不上老闆一句話,現在經營環境瞬息萬變,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不斷地在變,再加上80年代以後,年輕人的崛起,以前那ㄧ套教訓型的管理模式,已經不再管用。依據David過去曾在國際級企業,任高層主管將近30年,沈潛後的總結,認為教練型的領導模式,是企業現在必備的新領導力,而這套領導模式在歐美已經有將近20多年的歷史,這是一套以人為本的領導模式,非常適合我們的企業來引進,而「新領導力-由教訓型到教練型的經理人」這本書,就是將這個道理融入到中華文化之中,把新領導力如何在我們的企業落地實踐,說明白,講清楚。

    一個企業經營能夠成功,員工的參與和熱情是個關鍵,透過教練型領導力,有效地將員工的個人目標和熱情,與企業的目標接軌,這就是新領導力,要達成的主要目標。首先教練要幫助企業以及個人設定目標,強化每一個員工的動機,之後要幫助每一個員工找到自我,我是誰?我的願景是什麼?我要怎麼樣去達成?我憑什麼?然後點亮他們的盲點,釋放他的潛能,走向立志決心實踐,挑戰更高的目標,進而進行追蹤、獎勵、反思以及更新,這些都是建立在信任與合作關係之上。而過去那套類似父母對小孩的教訓模式,「你不懂,我告訴你東西有多好」的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已逐漸被感性訴求(Emotional Touch, ET)模式所取代。甚至是企業家師徒制也產生了爭執,而教練將扮演著中間圓融的關鍵角色。經由有效的學習模式,教練陪伴學員釐清知性(本有的知識),感性(和本身的相關性),理性(付諸行動),悟性(開啟智慧,Aha! Moment),習性(成為習慣) 之5大學習流程,將核心能力融入生活之中,並落實培訓、教練與追蹤,可為企業帶來正向的效益。

    學習型組織成長模式,是由教訓型組織,演變成學習型組織,建構內部導師制度,最後褪變成具有新領導力的教練型組織。目前企業正積極從學習型組織,走向建立內部導師制度,運用公司內部網路(Web/Intranet),形成平等的溝通平臺,由參與者進行傳承與發展,累積個人的知識與軟硬實力,而企業經理人從中觀察,挑選出潛力人才。若再配以內部教練與外部教練,進行軟硬實力的啟發,協助學員更上一層樓,喚起領導與經營的潛在能力,即可進階到新領導力的教練型組織,這是企業正努力轉型之處,也是未來的展望。

    David也建議欲尋找教練協助的學員,可先檢視自己是否有強烈的動機表示:
1.需要改變(Need)
2.需要外來的幫助(Help)
3.這改變對自己很重要 (Significant impact)
4.急迫感:急著要改變!(Urgency)
5.獲得不同層面的回饋,以做出更好的決定!(Different perspective,Explore potential)

    依據台灣產業發展現況,David指出了以下幾點,可將教練技能有效落實,嘗試導入教練進行推動:
1.國際化:面臨為客戶提供設計、製造代工的服務 (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ing, ODM),轉型為建立自有品牌,直接經營市場(Own Branding & Manufacturing, OBM),人才的急迫需求與輔導。這是個 B2B2C 的新市場環境。
2.接班人計畫。
3.領導力:中層的“管理者”,晉升成高階的“經營者”,所需具備的能力培訓。
4.潛力人才的發掘與留任:安全感的建立。
5.外派人才:進行跨文化的輔導。

    David也分享身為一位教練,必須靜下心來,聽得懂學員在講什麼(專業術語),看得到沒有講出來的,具備觀察與詢問的能力,也要不斷地練功,可採小組方式,互相練習與成長,積極向外找機會印證所學,幫助學員在經營的過程之中,或在生命的關鍵時刻,當我們面對關鍵問題的時候,教練是那個能夠提供你一盞燈、一席話,陪你走一段的人,最後用「以人照鏡子,仍看不到自己,除非有光,而教練就是那一道光」這句話,對教練作出ㄧ個完美的總結。
我要回應文章 發表新文章
本篇文章共有 0 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