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轉型的台灣經濟需要新方向

發表人:王連常福博士 文章觀看數:1110 發表時間:2013/03/15 文章分類:時事社論
媒體報導「台灣年度代表字大選」,今年選出的代表字是「憂」字,反映出人們對於台灣未來經濟的前景充滿疑慮。

 台灣經濟有過輝煌亮麗的過去,也累積相當財富,使多數家庭仍然有不錯的生活與儲蓄,企業不論在製造、設計與創新上也有不錯的實力,在全球競爭力評比上,迄今也都名列前茅。 

但十餘年來,引以為傲的經濟進步已經不再,雖然官方統計資料經濟仍有一定成長,人民感受上卻大異其趣,感覺是處於長期停滯與衰退,因為個人平均實質薪資十幾年原地踏步,大學生初進職場薪資甚至連名目金額都倒退。不僅平均每人所得在亞洲四小龍中被新加坡與香港遠遠拋後,連一向不如的韓國,也早超越我國。 

什麼因素導致台灣經濟遲緩民眾怨聲載道?不是台灣人不努力,不是台灣缺乏資金與技術,也不能全歸咎於全球經濟景氣不佳;而是台灣經濟已到結構轉型期,舊的經濟模式面臨挑戰,政府卻未能提出新的模式與方向,使得人民對未來沒信心,不敢投資也投資無門。 

近年來推動台灣經濟成長有兩部引擎,其一是海外投資帶動出口成長,其二是台商全球代工生產,尤其是高科技產品全球委外製造泰半被台商包辦;但如今這兩部引擎均有熄火的疑慮。 

1980年代末期台幣大幅升值,台灣工資又相對高於東南亞與大陸,導致台商大量南進與西進,而這些外移廠商所需原物料與設備,大多仍向原供應的台灣採購,因此隨著外移廠商的增加,及外移後規模的成長與擴大,台灣原物料與設備出口即不斷快速成長,不僅替代外移廠商原來的出口與就業,還推動台灣經濟在1990年代後繼續穩定的成長。

然而隨著東南亞與大陸經濟發展與規模擴張,在當地生產原物料與設備以取代進口,已逐步成為趨勢,雖然對台灣出口的影響還沒有很顯著,但隱憂卻早已暗藏。 

高科技製造方面,固然仍未遭到其他國家的競爭威脅,但受到台商自己殺價競爭、全球代工市佔率難再成長、海外生產成本上升,以及金融海嘯及歐洲債務危機導致的需求萎縮,台商代工的前景也並不樂觀。 

回顧過去台灣經濟發展經驗,當面臨結構轉變時,政府都能適時提出新的方向,帶領台灣經濟邁向新里程。例如,1950年代為了推動經濟由農業走向工業,政府實施保護國內市場,培植國內廠商的策略;1960年代國內市場飽和時,設立「加工出口區」,推動出口擴張;1970年代,因已充分就業,初級加工出口成長面臨瓶頸,政府推出十大建設,深化加工層次,建立完整三級加工體系;1980年代傳統產業成長出現遲緩,政府成立科學園區,吸引海外人才推動台灣高科技產業,使台商成為全球高科技製造的翹楚。 

1990年代以來政府在推動經濟新方向上已少著墨,政策主力轉而投入輔導特定產業,如兩兆雙星的半導體與面板,如今社會有人稱其為「兩兆傷心」,即可知該等政策之成果。 

從以上分析顯示,在經濟結構面臨轉型時,政府有必要協助國家找出新發展方向,並建立有利於該新方向的環境,引導全民投入‧然則當前政府應為全民找什麼新的經濟方向?從過去利用質優價廉勞工推動加工出口,利用海外大量人才庫發展高科技代工製造的經驗來看,台灣現在具有數量龐大且經營有成的海外台商,如能引導這些台商與台灣建立溝通渠道,使台商能返台投資促進台灣的成長與就業,而台灣又能幫助台商進一步全球佈局與發展,則再創台灣經濟奇蹟並非夢想。 

台商對台灣雖然有不可分割的情感,但在商言商,返台投資必須有利可圖,否則只會回來買豪宅‧然而成功台商多數仍屬成本取向具價格競爭的製造業,將製造本業移回台灣並不恰當,因為台灣早已不是低成本的生產環境,同時也缺乏勞工。 

其實全球台商在海外經營也都面臨轉型升級壓力,因為一方面當地成本不斷上升,另一方面面臨當地競爭者更低價的競爭,除了再移到工資與土地成本更低的地方外,台商必須進行產品創新升級、經營效率改善、甚至於由代工走上行銷與品牌,才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而成立營運總部則是最佳的因應方法,因為只有將研發、設計、採購、物流、存貨控制、財務調度、人員訓練、專利與法務、行銷與品牌等活動都集中管理,引進專業,才能事半功倍,也才能與當地競爭者區隔發展成為全球性企業。 

台灣就是台商理想設置營運總部的地方,除了是自己故鄉人情事故熟悉且可以每天回家外,台灣地理位置適中又交通便捷,研發、設計、管理人才較之新加坡、上海、香港等主要亞太營運總部地區並不遜色,且上下遊供應鏈系統完整,唯一欠缺的是可以讓人員、資金、商品更自由進出的環境以及較廉價的土地與稅負。 

因此如果比照「加工出口區」及「科學園區」,由政府在桃園或高雄國際機場與港口附近,劃定一定區域為特區並征收之,再低價或免費出租土地供台商或多國籍企業自行興建辦公大樓以設置營業總部,並訂定特別法給予此區域內外國人、資金、商品進出的便利,如此相較於香港、上海、新加坡等天價的辦公成本,此地區作為台商營運總部的吸引力將極高。 

我們知道營運總部特區如果具有吸引力,則幾千公頃的土地,很快就會類似上海浦東般,變成上千個辦公大樓林立的新城,光營建投資即可達幾兆新台幣,對於國內經濟景氣的帶動會有立竿見影效果;未來營運時,更將類似「加工出口區」及「科學園區」般成為台灣經濟火車頭‧使全體台灣脫胎換骨成為全球發亮的營運中心‧尤有進者,只要將方案宣佈並開始土地申請登記,一旦看到眾多台商與多國企業爭搶進駐,整個民眾的信心就立刻會被激勵,實質經濟動能也就馬上會改善。 * 

作者王連常福博士為台灣經濟研究院顧問,國立台北大學退休教授。
我要回應文章 發表新文章
本篇文章共有 0 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