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碁該怎麼救?

發表人:許川海 文章觀看數:686 發表時間:2013/11/28 文章分類:退休心得
連續三季虧損新台幣數百億元,品牌世界知名的行動電腦公司,董事長與執行長先後下台,交回創始人收攤。剛看完新聞論壇,老婆跑來問我「施振榮能救得起宏碁嗎?」我回答:「我不會算命,也不認識施振榮或知道宏碁真實狀況,更不知他將要怎麼做,這麼做會有什麼後果,即使讀過他的著作或報導,豈能斷定他的成敗。」

像這樣的問題,相信已存在多數人的心裡,然若有人問就有人直接回答,那就是以個人片面的見解和想像,推斷事情的演變和結果,患了唐突莽撞的弊病,因為沒深入了解,沒充份的資訊,就下結論,正是斷章取義,萬不可取。

「看事件、抓問題」經常是八卦新聞或政論節目的偏好,只是提出的問題是否正確,是否能導入正向的討論,經常讓人質疑,而影響社會大眾的視野和心態,讓後續的發展偏離正軌,更讓人生厭。「施振榮救得起宏碁嗎?」、「宏碁能救活嗎?」似這般的詢問易導入歧途,我認為正確的問題應該是:「宏碁該怎麼救?」

拯救企業,就如同醫生治病,須做企業診斷。診治企業,須提出正確的問題,從「病體、病症、病因和病源」去了解真相,而後再對症下藥。要了解病體,先得清查資源和資產,從財務、人事、技術、行銷、通路和營運,去搞清楚:「擁有什麼資產?有什麼核心技術?有什麼競爭能力?有多少可用的資源、存貨、設備和人力?有什麼產品、技術、能力和通路仍在創造利潤?」

想了解病症,可以從「呆人、呆事、呆料、呆帳」去追蹤,察知丟掉哪類、哪些顧客和通路?看看哪些人、哪些事、哪些產品和哪些決策讓公司斷了收入?哪些政策窒礙難行?哪些技術和能力難以競爭?企業的營運目標和方針有什麼偏差?用過的策略有什麼不適?企業的文化和價值觀有什麼不對?

以上是屬於「Know-what」的部份,接著要做「Know-why」,追查病因與病源,了解造成病症的原因和源頭,這時候因「悟」自然就產生策略與創意,也就是「Know-how」。從Know-what轉成Know-why,要再轉成Know-how,得同時考慮「When、Where、Who」,從「時、地、人」去展望商機、看清時機,認清目標與方向,並觀察環境與狀況,看清顧客與競爭者,對因果和時勢做全盤的了解。

事在人為,然而瑣碎的事項或流程,經常讓做的人不耐煩,視為紙上談兵,但過來人會知道,這是「智」的層次,體現在因「悟」而衍生的Know-how。既已了悟因果,產生創意提出策略,接下就是有效的執行。從內部去提拔人才,發掘可用能力與技術,再從外界挖掘人才與技術以補不足,結合新舊,使成為競爭優勢。

施振榮發表「微笑曲線」理論,曾經是企業奉行的法則,然而不重生產,導致在產品競爭力埋下不利基因。產品的設計,包括外觀、功能、結構還有品質,宏碁強調設計,卻將產品委外加工,品質標準建立在代工的約束,非熟能生巧的生產技術,以致即使曾經使用的顧客,想回頭再購買,都因品質遭朋友勸阻。宏碁怎麼救?「知根、查源」就可解!
我要回應文章 發表新文章
本篇文章共有 0 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