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解創新脈絡

發表人:許川海 文章觀看數:550 發表時間:2012/11/12 文章分類:退休心得
每個人都相信創新是企業振興營運的利器,也知道除了做生意、搞生產等工商事業外,農、漁、牧、礦以及文學、藝術、傳播、設計、科學、政治等,還包括思想,也都能藉創新而獲益,但是多少人了解創新?多少人懂得怎麼創新?又有多少人把它當作口號,要求別人創新,卻搞不清目標與方向,得不到成果?

創新(Innovation)主要在除舊佈新,是謂「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因此創新不同於發明(Invention),發明是創造一種全然新穎的事物,而創新乃循舊的事物加以改造,使之更能滿足用者的需求,符合用者的需要。

發明事物可謂高明的創意,但屬於發明者自我的見識或需求,未必存在著廣大的需求或立即的市場,通常需耗時費力去開發市場。創新由於是除舊佈新,已見既有的需求,是從立即需求的市場,再開闢藍海市場,故更易見到局面。

從需求的角度來看,驅使創新的動力在不滿或不便,從供給的角度來看,驅使創新的動力則在質疑或好奇,而動力的本質則是關注與思考。質疑或好奇產生關注與思考,思而有得或有識就產生創意,由創意而行動,實際地創新事物。

由於對人、事、物、財的現狀有所不滿或挑剔,要求它可以更好,可以有更多的用途、用法、用戶或用處,故從不同的觀點或角度,觀察事物的特性和功能,找出它更有效和更受用的價值,進而思考怎麼變和怎麼做,在悟出創意後展開行動。創新必須使價值有所增長或用者有所受益才具意義。

我們知道,價值有使用價值與交易價值之別,譬如陽光、空氣,只有使用價值沒有交易價值,而多數的事物,都會有交易價值,差別只在高低與貴賤。事物之為用,源自於用者所認同的價值,反過來說,影響事物價值的差異,在於它的應用與受用,以及是否讓用者甘願付錢取用。

每個人讀書、求學,目的都在獲得知識,以求不必於人生路上盲目衝撞,無能立足於社會。但得到知識而不能用或不知用,那只有使用價值沒有交易價值,最多只用來耍耍嘴皮子,顯示自己知識淵博或資訊豐富,即使知道有何意義?這樣的功用又有何交易價值?

把所知的資訊用來說書或用來分析發表論述,只要能引人入勝或使人受益,也稍有所用,即使因物以稀為貴,有人願為取得資訊而付費,那也非高價,顯示不出價值,要使得知識變得更有價值,須轉知識為智慧,在「用」字下功夫。

四十多年前的台灣,年輕人個個想創業,當時開創的意識蔚為風氣,於是流傳著一句話:「街頭上掉下塊招牌,砸中的三個之中,必有一個是老闆」。二十年前風氣轉向,年輕人只想就業,取得「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只圖輕鬆、只做職工,只想在冷氣房工作,養成坐待薪資、奉命行事的心態,失去宏觀事物的能力,不知如何運用知識與智慧,淡化了競爭與創新的意識。

人沒有競爭與創新意識,就不會「比較」,不會在乎價值的差距,不會想要改善或改進,不知創造更好的價值。或許有人會說,不想因處處與人比較,以致生活在別人的陰影下,失掉尊嚴與自在,情願節衣縮食。想想若是人人皆如此,就沒有科技或物質等的享受,也不會有發展與進步,只顯示無能。

要想恢復創新意識,就得善用「關注、比較與思考」,去挑戰事與物,從知識中產生見識,朝「愛用、多用、廣用、常用、深用與受用」的方向去創新事物,讓用者受益且願意付費,使得事物不斷地更新價值。

知識有幾個不同的層次,從「知情(Know-what)」、「知理(Know-why)」、「知用或知法(Know-how)」,到「知變(Know-change)」,進而「創新(Know-create or Innovation)」。

知識涵蓋知情與知理,是兩個不同的層次,知情屬於知的層次,知理則屬於識的層次,但知識不等於智慧,因為智慧落實於應用,光有知識而不知用,見識不到智慧的價值。不懂得運用知識,謀生就不容易,無法形成能力,去與別人競爭。

「知」讓自己得到資訊和常識,知道存在或發生什麼事或物,有什麼情況,對自己有益還是有害,見到或碰到它該怎麼辦。「識」則讓自己知道為什麼,懂得辨別是非與利害,什麼可做、什麼不可碰。智慧包含「知用、應變和創新」,除了知道怎麼用,還知道如何應變或趨吉避凶,如何創新事物與價值。

隨手拿身邊的牙籤來看,早期的牙籤只見木質,但為了方便,人們抓起身邊的細長物,譬如火柴棒、迴紋針等來剔牙,為了降低價格,木籤改為竹籤,然而這些牙籤都不能清淨全部牙縫,遂有牙線的發明。牙線功效昭顯,但是花費大,使用上讓人感覺浪費,有人發明牙線與牙籤一體的塑膠牙籤。

塑膠製品能大量產製,在仿冒與價格競爭下,品質出現問題,遂有不同設計的塑膠牙籤出現,這種牙籤一端尾部如芒刺,用來增加剔除的功效,但挺度不夠,不便使用,乃再出現一種高價、重復使用、頭端細毛的鐵線牙籤。這些演變,是一貫的知與識與用,重覆「不滿、應變和創新」,印證牙籤使用與創新的智慧。

事物要「能知」、「能識」而後「能用」,能用則「力」自然形成,是所謂的競爭力。科學是項行動的學問,藉不斷地嘗試與犯錯,以得到成就和見識,從而創新事物。創新也是行動的學問,其脈絡循著不滿或質疑,進而比較與思考,從而領悟與產生創意,再進而動手做嘗試,從不斷的試做中創新事物。

人才的價值,在不斷的實做中產生經驗,經驗讓人累積智慧,但創新講究除舊佈新,不能迷信成功的經驗,因為環境是動態與多變的,可以參考但不能重覆地依賴一種成功模式,否則思想容易僵化,容易墨守陳規,必須懂得另闢蹊徑和隨機應變,才會有所創新。經驗的價值不在經歷什麼事,而在從做事的經歷中學到什麼?領悟了什麼?增加了什麼見識與能力?遇事是否能有所創新與應變?

在企業工作,最不希望身陷官僚文化,或遭逢只知按部就班的主管,那會抹殺創新的意念,殘害人才的成長。長官們!請放手讓下屬去做事,只追求結果不要盯著過程,讓下屬勇於嘗試,從實做中體會與領悟,進而創新事物,分享大眾。
我要回應文章 發表新文章
本篇文章共有 0 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