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建企業競爭力

發表人:許川海 文章觀看數:1134 發表時間:2011/04/15 文章分類:工作創業
為了立足於職場、社會與世界,贏取生活需要,免不了要與他人競爭,擁有競爭力也成為生存必然條件,且國家有國家的競爭力,企業有企業的競爭力,個人也有個人的競爭力,欠缺競爭力,只有屈居人下、被人欺凌或被環境所淘汰。

不管是個人、企業主、經營者或國家的領導者,各自對競爭力都非常關心,想盡辦法要提升競爭力,然而對競爭力的認識和考量卻未盡相同,甚至還有錯誤,因此誤導行動、走錯方向,看不到實際的競爭力,也看不到有效的成果。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以經濟表現(Economic performance)、政府效率(Government efficiency)、企業效率(Business efficiency)和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來評估國家競爭力,從這個角度來看,競爭力所關注的是組織的「體質、成就與效率」,很明顯地,這三項也適用於個人與企業。

政府與企業的工作效率,關係著國家的競爭力,倘若企業的經營與發展顯示不出效率,國家的競爭力也受牽連而削弱。但競爭力只針對一時一地,其評論只是相對而非絕對,必須每年或定期地去與競爭者做比較,也必須確認競爭者是誰,了解彼此的強弱與優劣,才知從何提升自我的能力。

企業的競爭力顯示於特定時段「達成目的」的能力,這個目的是企業所有工作的指標,落實於企業經營的措施和績效,工作執行不力或沒有在特定時段達到預期的成果,就顯示不出效率,相對地也顯示競爭力的薄弱,因此卓越的企業會配合營運目的去組建競爭力。

經營事業的目的在致勝、獲利與超越,從市場、生意與成長中去達成目的,故以市場佔有率、企業獲利率與目標達成率等做為指標,去經營「人、事、物、財」所帶來的利益。這些營利行為包含多種不同的能力,能力不如人就會被超越或淘汰,談組建競爭力就須了解自我所長與所弱者是些什麼能力。

要提升競爭力,更須確認競爭對象,與之做能力的比較和分析,大家所熟悉的「SWOT分析」就是有效的工具。用SWOT分析來評估自我的體質與能力,衡量達成目的之優勢與弱勢以及機會與威脅,擁有優勢且能夠掌握機會者就是自我的競爭力,顯示弱點或感到威脅,那就得改善體質增強所需能力。

用廉價勞力或原料等做為競爭力,常過度強調低成本,忽略其他競爭因素,以致於產品被綁死,難以創造附加價值,在市場任競爭者宰割。譬如石化公司以生產技術為核心能力,產品的產出率或許優於同行,生產成本較低,但是原料得向外採購,且成本占總體過半以上,則雖有核心能力卻成不了競爭力。

品牌只有知名度無所謂競爭力,是商品的功用與價值,以及業者的經營智慧在帶動銷售,襯托品牌的形象,讓消費者見到品牌就想到商品的信譽。品牌自身並不能夠創造競爭力,過度強調品牌而忽略商譽,商品沒有內涵與行銷策略,相信沒多久商品和品牌都沒生命。

競爭力的組建須要與時俱進,因為時勢會變,競爭的因素與競爭者的能力也會隨時間而變,因此只有核心能力沒有核心競爭力,只可以選擇低成本或差異化等做為策略或視財務與管理等為優勢,但不該鎖定單項能力稱為核心競爭力,否則一旦自我設限,就等於?住雙手藉強壯的身體任人打擊。

競爭力所關注的是組織的體質、成就與效率,從體質來看,構築企業競爭力的是各項資源,包括人力、財力、物力、組織、知識、形象、地理等,引導企業產出成就則是願景、制度、文化與價值觀。然而競爭力更在乎的是人才,是人才在經營企業的各項資源,創造成就與效率。在正確的目標與理念下,企業競爭力正是從上到下,從董事長到基層,所有人才堆積和組建的各項能力,譬如領導力、生產力、執行力、企劃力、行銷能力、創新能力、研發能力、財務能力等,以及經營與管理紀律的行為與態度,我們不妨稱之為品質能力。

歸根究底,代表企業競爭力的其實是企業行動或執行的「品質」,它涵蓋的不僅是產品,也包括工作與服務,企業的品質相等於企業的價值,是企業競爭力所產出的成果,企業想要永續經營,就須強化能力、衡量競爭,隨時重組競爭力,以提升「商品、工作與服務」的品質,讓企業不敗與長青。
我要回應文章 發表新文章
本篇文章共有 0 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