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之悟與道

發表人:許川海 文章觀看數:2392 發表時間:2015/12/24 文章分類:工作創業

 

長久以來,我們依前人的經驗都知道「知易行難」,卻又被先哲開導說「知難行易」,那麼為何說知易行難?又為什麼說知難行易?讀過三民主義的學生,可能會有個模糊的概念,但我想可以簡單地回答,若知而不悟,就知易行難,若知有所悟,就知難行易,箇中關鍵,就在那個「悟」字,特別是科學的知識。

 

每個人都知道R&D研發),Research究,Development企業是藉科學知識研發和創造商品而立足社會。無論是企業或組織,為了成長都需要研發,針對自身的產品、技術、設備、組織、作業、流程、顧客、通路等等,有目的地做研發,然而,是否能辨別研究與發展兩者的差異,從中悟出行易,則耐人尋味。

 

人們從小學習,向父母學,向視訊媒體學,向周遭的人學,向書本學,所學的可稱之為知識或見識,而人們最重視是從書本或學校學習的知識。不幸的是,長期以來,人們忽略知識的本質,教育似乎只教而不育,所以知識只知而不識。

 

書本是由政府經過設計而編制的,這種知識,以「知」涵蓋一切,忽略「識」的重要,並藉層層次次的考試,考驗各個學子強記的本事,沒考驗學子領悟或了解知識的內涵、應用和價值,此所以說教育只教而不育。

 

研發乃是針對知識去深知和了悟的功夫,是知之深,則是悟之透,研究有如大樹之向下紮根,發展則是開枝散葉、繁茂枝葉。所謂知之深和悟之透,其中的「之」字,是事業的根本,包含核心能力、核心技術、核心專長、核心生意、核心路線、核心價值等等,能讓企業起飛、成長、擴張和發達的根本。

 

一般人把研發高拱,視作高科技或高級知識,因為是用心思花腦筋的工作,這本沒有錯,但是也自我把思路束縛。把產品做得精美,提升品質、降低成本、美化外觀、提高產率、精簡流程、超越競爭等等,是屬於研究的範疇;增加產品的功能、擴大產品的市場、增多產品的通路、變易產品的類型等等,讓產品能夠廣開財路,正屬於開發的範疇。這種思想周到細緻,雖說通俗,正是高級智慧。

 

研究在知深,乃深究事或物的道理,了解事或物的根源,目的就在「格物致知」、「知根究柢」、「精益求精」和「更上層樓」,從深究而深知、多知與廣知,因而察覺組成、原理、概念、架構、功能、利益等等,進而得到改善、精進或了解疏失、機會或發展空間,成就頂尖的事務,成為頂尖的事業。

 

研究乃致強,發展則在致遠和推廣,重點地事或物的應用和價值。發展因悟透事理或物質,從而致其用、盡其用、富其用、廣其用和增其值。發展根本的目的在使更多的顧客使用、知用、愛用、多用和常用自我的商品或服務。許多商品或服務,雖然存在或上市,卻有更多的顧客或潛在顧客,不知它的存在或不識其用,這正是業者發展的認知不足所致。

 

有朋友說「台灣沒有研究只有開發,因為缺乏研究能力,開發能力也就薄弱,只能做代工。這是台灣高等教育徹底失敗的地方。我認為未全然正確,只是不得其方,未能「悟」得其道而已。因為「知易」,可以抄襲代工,不愁銷售網或通路,不做銷售和技術研發,產品雖有研發,也只是在維持品質、降低成本方面做工夫,鎖住了產品和事業發展的思路。

 

所以談研發,重要的在思得其路,堵住了思路,不得其道,就見不到成果,擋住了產品和事業的發展。換個角度看,其實研究就在使企業升級,發展則是要使產業成長與擴張,升級是針對企業的根本資產與能力,成長與擴張則盯住市場、通路與銷售網。品牌與規模是呼應升級與成長的策略或手段,不是研發的重點。

 

企業的產品、市場和領域各有不同,彼此的專業和專長也有所不同,我們無法說明,各個企業該做什麼研究或開發。但是道理相通,必須有正確的思路或思考模式,認清目的,了解研究與發展的不同,悟出事理不鑽牛角尖,企業自然能步上正確的軌道,研發才有實質的意義。

 

研發的熱誠,推動企業的成長,研發的方針,反映企業經營的能力和良莠,研發的成敗,影響企業的興衰以及是否能永續經營。所以,不要將研發當作高科技在那裏摸索,要修正研發的態度,確定研發的觀念和方向,企業才不會有盲目的花費,國家才不會有不良的企業和不振的經濟。

  

我要回應文章 發表新文章
本篇文章共有 0 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