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導航與定位

發表人:許川海 文章觀看數:2403 發表時間:2016/06/23 文章分類:工作創業

 

 

6/22 5070週三論壇,「中衛發展中心」的副總經理與兩位高階經理來介紹該組織的活動。中衛發展中心與生產力中心,同屬經濟部的半官方組織,兩者規模相去不遠,但後者聞名企業界,前者知道的人不多。生產力中心致力於企業的體質改善,中衛發展中心致力於組建中心衛星體系,團結群體向外發展與成長;前者以提升生產力與競爭力為目的,是供給導向,後者是市場導向,正是解決台灣經濟沉疴,引導發展的重要觀念。那麼,何以後者似乎沒沒無聞,地位不如前者?

 

一九九零年十月一日我重回美商台灣永備公司任職,月底,被派到新加坡參加經理人員培訓,全程使用英語,行前得知某天的課程主題是「Vision」,這個英文字的意思可以是眼光、遠景、前瞻等等,但是真正要表達的是什麼,讓人費解。

 

討論這個主題當天,美國來的講師發給每個人一大張白紙,將人員各自分開,要求大家在十五分鐘內,畫出各自的Vision。這時候,我恍然感覺,這個字所指的意思,是自己所看到的前程,腦中產生同心協力共創前程的畫面,於是舉筆在白紙上方畫了一個大圓圈代表太陽,下面兩條八字線做為大道,再畫了幾個人,攜手迎向陽光,齊步在大道前行。

 

原來當時歐美大企業,紛紛提出「Vision」和 「Vision Statement」,引導員工產生共識與凝聚力,以及鼓舞員工團結一致,向共同的目標邁進。幾年後有人將Vision這個字定義為「願景」,那麼Vision Statement就是「願景的表述」,將抱負分享與說明倒也蠻切題,因此也使用至今。

 

一位領導者能領導企業發展到怎樣的格局,取決於他有怎樣的視野和願景,能帶動下屬發展到怎樣的地位和境界。要有視野和願景,那麼除了熟知本行本業的現狀,包括優勢與弱點之外,還要前瞻未來將遭遇到的困難與機會,進而能發展成願景。要達到未來境界,一己之力斷然難成,如何策動和帶領群力,讓群體有共識和共同的目標,溝通和解說勢所必然。

 

台灣的高官或領導者,最為人詬病的就是格局侷限,或者說缺乏視野、沒有遠見或看不到未來,以致於無能領導下屬或群眾,往有利的方向前進。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政府不同於企業,台灣政府的高官,多不像企業的領導者,從實際創業或基礎,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多是藉選舉或派任取得官位,屬門外漢或空降,不了解實務,不能知根究柢,因而不能產生願景或目標,只能聽從幕僚亂呼口號。

 

領導有兩個層次,一個是知道領導下屬何去何從,這是「知」的境界,另一個是知道問題出在什麼地方,該怎麼解決,這是「智」的境界。「知」的境界牽涉到前瞻與願景以及描繪願景的能力,也就是引導夥伴與下屬去遠眺前景(Lead to see)、知所以往(Lead to go)、知所定位(Lead to be)和說明該怎麼做(Lead to do)

 

屬於領導「智」的境界,包含有引導下屬制定策略和規劃事務(Lead to solve)以及突破困境和創新運作(Lead to create)。這個境界奠基在知的層次上,領導者無知組織或群體的現狀,自然也產生不了目標和願景,更無能為組織或企業做正確的定位,帶領下屬或群眾,向有利的目標邁進。

 

回過頭來看中衛發展中心,該中心的主要工作在輔導和協助個別和分散的農技專家或傑出人才,使之凝聚團結為群體再輔助群體成長與發展,這是多麼偉大的工作?但是取名為中衛發展中心企業的定位與前瞻似乎不明確,只見大家默默地致力工作,未體現總體目標和價值,以及對國家經濟的貢獻和地位。

 

假如將中衛發展中心,改名為國家農林漁牧發展中心,把台灣山林、農地、河川和海洋的精華充分地利用,讓中衛的人才和台灣各地菁英的技術和智慧充分地發揮,你認為對國家的經濟與發展,將具有怎麼地位?你看到什麼樣的未來?你認為蔡英文的五大創新產業能與之比重?

 

我要回應文章 發表新文章
本篇文章共有 0 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