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共有 9 篇回應 我要回應文章
  • 劉匡華 於2013/01/13回應
    最近參加了天使投資協會辦的創業項目發表會。每組限時6分鐘。發表完後如果有興趣可以直接在會後與創業團對討論。如果討論完後仍然對該創業團對看法正面可以擔任該團隊的業師陪伴他們半年如果認為值得投資才去投資。因為是起始階段投資金額也不大。對於想找投資機會與協助年輕人創業是很好的平台。
    創業可以分為兩大階段:1. 有點子想創業。2. 已經設立公司團隊剛開始運作。
    從第一階段到第二階段的陣亡率高達90%以上。在第一階段的人很需要鼓勵與陪伴。我的教練Alex 說"陪伴"就是要傾聽並且認為被陪伴的人都是對的。我也認為這個階段退出的人很多;很可惜。因為大多數人耐不住寂寞。這時陪伴與鼓勵是最需要的。
    
    就算設立公司了,5年後還存活的也不超過20%。這個階段失敗的80%以上都是沒有業務,沒有收入。我認為在這個階段應該第一目標就是要"創造即刻的收入"。過多的管理建議只會分散有限的資源創造不實際的幻想。以為改善了一些作法生意自然會上門。有了即刻的收入對客戶的瞭解才是最實際的,才有時間作改善。
    
    川海兄把創業要考慮的事情洋洋灑灑的列了很多是我最不贊成的。
  • 一點靈 於2012/11/28回應
    看到文張及回文,真是讓人感佩。
    個人看法是,時代在變,環境在變,客觀環境一直在變,甚至自己掌控度最高的主觀意識也一直在調整中。創業容易,成功難嗎?先把成功定義搞好,那就容易多了。還有一顆{如初之勢}的心。那人生也就圓滿了。
  • 薛中鼎 於2012/09/10回應
    關於俗語語意的討論: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說法,在邏輯上,確實很有問題。
    
    我有個老朋友,也算是「老人」了。約二年前,大力勸我買進某公司的股票。
    
    他說:「我研究股票有二十多年了,也繳了很多學費。這個公司我研究很久了,絕對不會錯。你閉者眼睛買就行了。」
    
    我看他言辭懇切,又是「研究股票有二十多年了,也繳了很多學費」,我相信他必然有很豐富的智慧與經驗,我就「閉者眼睛」買進不少該公司的股票。結果是損失慘痛,十分的悔不當初。
    
    所以我的經驗教訓是 「輕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簡單來說,我不認同什麼「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說法。這個?法,經不起驗證。
    
    比較準確的說法,應該是要「慎聽老人言」,否則一不小心,就真的會「吃虧在眼前」了。
    
      
    
    《註: 本文是針對似是而非的俗語語意做探討,沒有特殊的針對性。》
    
    
    
    
    
  • 劉匡華 於2012/09/07回應
    有一句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聽聽、看看、讀讀、學學,受益的是誰
    
    還記得我們年輕時,父母,長輩也對我們說過這樣的話。我們當時的反應是什麼?
    
    現在我們對年輕人說同樣的話,他們的反應會有什麼不同嗎?
    
    我們可不可以用不同的approach 對我們的下一代?否則我們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對上一代說"我們比你們強"。
  • 許川海 於2012/09/06回應
    我同意匡華兄的觀點!
    
    創業最需要的是「旺盛的企圖心」,在雄心壯志下,不畏艱辛、持之以恆地奮鬥,知識不足充實知識,能力不足充實能力,目標錯誤修正目標,策略無效調整策略。然而就因為有種種的不足或錯誤,才會希望向先進學習經驗與教訓,也因為資本或時間不充裕,才會想向別人請教,或從前輩的見識中找到靈感,節省自己創業的成本、時間和精力,減少犯錯的機率。
    
    有一句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聽聽、看看、讀讀、學學,受益的是誰?
  • 劉匡華 於2012/09/05回應
    川海兄本人有成功的創業經驗(第一次就成功)。後來很多次不同產業的創業前後10多年卻沒有成功。好學不倦的他希望找出問題原因並且把心得回饋給社會。
    
    我相信人可以從"失敗"中學到的東西比"成功"多。只是我看到的成功的創業家都有很多缺點。很多川海兄提到的創業成功需要注意的都沒有做到。在週三論壇的討論中川海兄以為創業要成功應該注意的項目在管理學上說是很完整的。獨缺”創業家精神”。
    
    我認識的川海兄是有”創業家精神”的。他不成功還鍥而不捨的研究原因讓後來者少走冤枉路。但是這樣反而有個盲點:創業時,前途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資源又少。要是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到這麼多應該考慮到的面相。反而會造成創業的失敗。
    
    我以為創業要成功就是要捉住創業階段最重要的一兩個"重點"。這個"重點"隨產品與市場的發展階段而有不同。如一個網站的創業成功就是要有流量(104創業之初將有限的資本大量的花在Seednet上作廣告,I phone 的成功就是要有一個好用又美觀的網路電話(沒有什麼技術是Steve Jobs 創新的,他只是把現有的技術整合成一個好產品)。精英人力資源創業時的成功是人才庫電腦化。
    
    Steve Jobs 非常重視"直覺",因為"直覺"是”分析能力”加”經驗”再加上上帝給我們所有能力的整合。我認為創業家精神就是直覺上有個好點子有很大的激情相信它。開始不要花自己虧不起的錢,跳下去作就對了。作了才會發現真正的問題,再想辦法去解決。君不見很多創業家的成功是開始創業A後來成於B?
    
    一旦開始賺錢了或有人願意投資很多錢的時候,川海兄的"創業成功之道"就可以用得上了。當然這樣的創業不能保證一定會成功,但是絕大多數的成功創業不就是這樣嗎?
    
  • 林知樂 於2012/08/15回應
    樓上的許兄說得很好,我非常同意你的看法。而且,你的演講也得到非常多人的興趣與討論。非常謝謝你。
  • 薛中鼎 於2012/08/11回應
    更正:
    
    我在文章中寫道“毛澤東曾當過中學老師”,需要做更正。
    
    經我再度查核,正確的資料是:
    毛澤東曾經在湖南省第一師範附屬小學當過國文老師,
    同時兼任升中學的補習班的班主任。
               
    所以毛澤東曾當過小學老師,兼輔導學生考中學,不是中學老師。
         
        
  • 許川海 [[email protected]] 於2012/08/10回應
    中鼎兄的觀點,我基本上同意,所謂的毛澤東模式,在我的眼光中是屬於白手起家的模式,這沒什麼不對,我在二、三十年前也曾想要創造條件,也就是創造機會。然而,機會牽涉三項因素:供給、需求與交易,沒有運氣與能力很難湊齊,因此才論機運與在行。
    
    白手起家是條艱辛且漫長之路,除非運氣,總得耗費十幾年才得見真章。我所探索的創業之道,是祈求省時、省錢、省力且能以最小的風險達到成功的道路。要至於此,非用心、用能與用智不能達到目的。談用心、用能與用智,豈可不顧一切冒然而動?所謂摸石頭過河,那是不得已,因為對前途與對機會一無所知,只憑創意或衝動就大膽去做。
    
    我的論調不是畏縮或顧慮過多,是在探索有效的方法,期望對有心創業者有所幫助。礙於自己的健康,我只能用智幫助別人,不適再親自提刀上陣。讀我的文章或簡報,費時不過幾個小時,創業除非運氣,卻需摸索千萬小時以上,因此請用心去讀去想,看看自己讀後是否引發靈感而抓到機會,不要害怕繁重的思考以致卻浪費時間於摸石頭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