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創業之道 - 兼呼應川海兄的觀點

發表人:薛中鼎 文章觀看數:902 發表時間:2012/08/09 文章分類:工作創業
                探索創業之道 – 兼呼應川海兄的觀點 
  
許川海兄寫了一些有關於創業的文章,也在2012/8/1 的週三論壇,做了專題講座,題目是“探索創業之道”。
   
我對於川海兄“探索創業之道”的熱誠與執著,深感敬佩。“探索創業之道”這個問題,也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創業如果能夠成功,一則可以多賺些錢、二則可以享有成就感,三則也可以為社會創造些就業機會。所以創業能夠成功,是件好事,也是很多人魂牽夢縈的願望。
  
所以,我想在此對於川海兄的“探索創業之道”,提出我的一些看法。我的看法,與川海兄的看法,有些基調上的差異。
  
從我來看,毛澤東從一個中學老師,北大圖書館助理員,一路走來,打下天下。毛澤東總算是個赤手空拳,起於草莽的“創業家”。
  
在《毛澤東語錄》中,有一段毛澤東的名言。這段名言,在大陸知識界,是家喻戶曉。毛澤東飽讀詩書,但是毛澤東這段名言,說得十分草莽: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
  
創業對我來說,也不是那麼的雅緻,那麼的從容不迫,那麼的文質彬彬,那麼的溫良恭儉讓。
  
毛澤東還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
「革命需要具備條件。如果沒有條件,我們就要去創造條件!」
  
創業對於我來?,就好像是老虎在草原獵食。老虎必需很敏銳的注意到,他獵食的對象在那裏。然後老虎會全神貫注的做好準備,在最適當的時機,快速奔出追逐,再一撲而上,咬住獵物的咽喉,讓獵物窒息而死。
  
老虎的每一次撲殺,都會耗損很大的精力,而且老虎必需在三天之?有所進食,否則老虎就會體力不足,甚至無法再度獵食。因此,老虎每一次的撲殺獵食,都必需要有很高的成功率。
  
如果老虎連續五六次獵食失敗,大概就完蛋了,準備接受被大自然所淘汰的殘酷命運。
   
我認為創業最主要的要素,就像是老虎撲殺獵物的那種「創業家精神」。「創業家精神」代表著一種直覺,知道機會在那裏,也知道在什麼時候奔出,撲殺獵物。
  
當他在執行奔出、追逐、撲殺的任務的時候,他的動作是很精?有力的。

王永慶是個創業家,郭台銘是個創業家。王永慶小學畢業,年紀輕輕,成立台塑企業的時候,懂什麼化工?問題是,王永慶懂不懂化工不重要,是不是具備了創業家的精神,才是關鍵。
    
郭台銘畢業於中國海專,是個不入流的學校。大概對畫什麼創業模型圖,不會有興趣。郭台銘後來申請到台大讀 EMBA,也被台大拒絕了。不過,會不會畫創業模型圖,有沒有受過 EMBA 教育,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郭台銘具備了創業家精神。
  
郭台銘的企業越做越大,台大EMBA後來恭請郭台銘去就讀。這一次,郭台銘拒絕了台大。
  
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不是商學院的企管教育造就了創業家;而是創業家成功之後,再跑到學校去拿個企管相關的高等學位。」
   

Bill Gates 從哈佛輟學搞創業。很多年之後,創業成功了,衣錦還鄉,再?哈佛拿個博士學位。
  
潤泰的尹衍樑是政大的企管博士。但是,不是因?他是企管博士而有了潤泰企業;而是因?他先有了潤泰企業,而後才有了政大企管博士。
  

我的一個朋友在台大商學院做教授。台大的教授,每個都會寫論文,大談企業管理。不過,我的台大教授朋友也跟我說,所有台大商學院教授出去創業的,還沒有一個成功的案例。
  
所以,我們可以再度引用毛澤東的話來探索創業之道,只需略做修改:
「創業需要具備條件。如果沒有條件,創業家就會去創造條件!」


     
我要回應文章 發表新文章
本篇文章共有 9 篇回應 觀看全部回覆內容
  • 劉匡華 於2013/01/13回應
    最近參加了天使投資協會辦的創業項目發表會。每組限時6分鐘。發表完後如果有興趣可以直接在會後與創業團對討論。如果討論完後仍然對該創業團對看法正面可以擔任該團隊的業師陪伴他們半年如果認為值得投資才去投資。因為是起始階段投資金額也不大。對於想找投資機會與協助年輕人創業是很好的平台。
    創業可以分為兩大階段:1. 有點子想創業。2. 已經設立公司團隊剛開始運作。
    從第一階段到第二階段的陣亡率高達90%以上。在第一階段的人很需要鼓勵與陪伴。我的教練Alex 說"陪伴"就是要傾聽並且認為被陪伴的人都是對的。我也認為這個階段退出的人很多;很可惜。因為大多數人耐不住寂寞。這時陪伴與鼓勵是最需要的。
    
    就算設立公司了,5年後還存活的也不超過20%。這個階段失敗的80%以上都是沒有業務,沒有收入。我認為在這個階段應該第一目標就是要"創造即刻的收入"。過多的管理建議只會分散有限的資源創造不實際的幻想。以為改善了一些作法生意自然會上門。有了即刻的收入對客戶的瞭解才是最實際的,才有時間作改善。
    
    川海兄把創業要考慮的事情洋洋灑灑的列了很多是我最不贊成的。
  • 一點靈 於2012/11/28回應
    看到文張及回文,真是讓人感佩。
    個人看法是,時代在變,環境在變,客觀環境一直在變,甚至自己掌控度最高的主觀意識也一直在調整中。創業容易,成功難嗎?先把成功定義搞好,那就容易多了。還有一顆{如初之勢}的心。那人生也就圓滿了。
  • 薛中鼎 於2012/09/10回應
    關於俗語語意的討論: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說法,在邏輯上,確實很有問題。
    
    我有個老朋友,也算是「老人」了。約二年前,大力勸我買進某公司的股票。
    
    他說:「我研究股票有二十多年了,也繳了很多學費。這個公司我研究很久了,絕對不會錯。你閉者眼睛買就行了。」
    
    我看他言辭懇切,又是「研究股票有二十多年了,也繳了很多學費」,我相信他必然有很豐富的智慧與經驗,我就「閉者眼睛」買進不少該公司的股票。結果是損失慘痛,十分的悔不當初。
    
    所以我的經驗教訓是 「輕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簡單來說,我不認同什麼「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說法。這個?法,經不起驗證。
    
    比較準確的說法,應該是要「慎聽老人言」,否則一不小心,就真的會「吃虧在眼前」了。
    
      
    
    《註: 本文是針對似是而非的俗語語意做探討,沒有特殊的針對性。》
    
    
    
    
    
  • 劉匡華 於2012/09/07回應
    有一句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聽聽、看看、讀讀、學學,受益的是誰
    
    還記得我們年輕時,父母,長輩也對我們說過這樣的話。我們當時的反應是什麼?
    
    現在我們對年輕人說同樣的話,他們的反應會有什麼不同嗎?
    
    我們可不可以用不同的approach 對我們的下一代?否則我們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對上一代說"我們比你們強"。
  • 許川海 於2012/09/06回應
    我同意匡華兄的觀點!
    
    創業最需要的是「旺盛的企圖心」,在雄心壯志下,不畏艱辛、持之以恆地奮鬥,知識不足充實知識,能力不足充實能力,目標錯誤修正目標,策略無效調整策略。然而就因為有種種的不足或錯誤,才會希望向先進學習經驗與教訓,也因為資本或時間不充裕,才會想向別人請教,或從前輩的見識中找到靈感,節省自己創業的成本、時間和精力,減少犯錯的機率。
    
    有一句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聽聽、看看、讀讀、學學,受益的是誰?